更新日期:2014-7-28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借助老企业搬迁的契机,青岛碱业打响了转型升级的翻身战,“一南一北”两大新规划项目相继出炉,涅槃重生似乎指日可待。
昨日,“握手上市青企”—岛城投资者青岛上市公司调研活动第九站开进了青岛碱业,公司董事长郭汉光、总经理于英明以及董事会秘书邹怀基一同接待了调研队,为投资者讲解了公司发展规划。
搬迁转型改换主业
作为一家化工行业的老牌国企,受行业大环境影响,青岛碱业近年来也面临诸多经营压力,如传统产品产能过剩。“公司去年启动了搬迁转型升级发展工作,这是我们转型升级的契机。”公司董事长郭汉光表示,公司去年确立了“一南一北”规划项目,“一南”即在董家口临港产业区实施新材料项目,现项目论证已近尾声,“一北”即在平度新河化工园区实施8万吨/年硫酸钾联产氯化钙小苏打循环经济项目、20万吨/年缓控释肥项目,目前项目建设正在按计划快速有序推进。
据介绍,目前为止,青岛碱业的主营业务仍是纯碱生产,年产纯碱80万吨,化肥50万吨,氯化钙15万吨,小苏打15万吨。不过,根据公司的最新规划,“一南一北”项目已经不再有纯碱,这意味着,公司今后的主业将改换。
定增押宝新材料项目
青岛碱业今年4月公告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根据预案,公司拟以5.37元/股的价格,定增不超过1.7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9亿元。其中公司控股股东海湾集团同意以不低于2.7亿元现金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份;认购股份数量不低于5028万股。而本次非公开发行对象为包括青岛海湾集团在内的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目前定增项目已经接近尾声,近期将拿到政府批文。”公司董事长郭汉光这样说。
对于此次定增的目的,调研的投资者们给予强烈关注。公司董事长郭汉光表示,公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新材料公司50万吨/年苯乙烯项目。事实上,该项目总投资为14亿元,公司通过定增解决其中9亿元资金后,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筹解决。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黄岛区董家口临港产业区,项目建设期为26个月,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年产50万吨苯乙烯及相关副产品。
郭汉光引用一组数据表示了对产品前景的信心,“我国苯乙烯生产能力和产量严重不足,2012年产品自给率仍不足60%,2012年全国进口苯乙烯333.68万吨,随着苯乙烯需求的快速增加,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预计今后较长时间内,国内苯乙烯的需求还将保持增长,按照目前的消费增长率保守测算,2015年我国苯乙烯需求量将达到1000万吨以上。”
循环经济项目或下月投产
“一北”项目作为公司转型的契机,也备受市场关注。“平度新河园区硫酸钾循环经济项目氯化钙及公用工程土建施工进入收尾阶段,设备已安装就位,管线施工总体完成90%;硫酸钾生产厂房框架施工结束;小苏打装置土建施工结束。”公司董事长郭汉光表示,该项目最早今年8月份就能投入生产。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生产规模将达到硫酸钾8万吨/年,氯化钙10万吨/年,小苏打8万吨/年。其中,硫酸钾项目公司与台湾东碱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项目投资总额40603万元,预计年平均销售收入47415万元,年平均利润5919万元。
“很多人不理解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是怎么回事,其实也不难解释。”郭汉光说,从工艺技术方案来看,硫酸钾采用先进的曼海姆法生产工艺路线,其副产物盐酸可以作为氯化钙生产装置的原料;而氯化钙采用盐酸石粉法,其副产二氧化碳可以用作小苏打生产的原料;小苏打的原料纯碱来自外购,二氧化碳为氯化钙生产过程中的反应尾气。纯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并与之反应生成纯碱悬浮液,经离心分离、干燥得到小苏打产品。这样一来形成循环经济。
郭汉光表示,循环经济的最大好处不仅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也可以解决“后顾之忧”。“比如国内硫酸钾供给量只能达到需求的60%左右,这是因为硫酸钾生产会副产盐酸,盐酸不易储存,很多厂家不敢轻易开工生产硫酸钾,但是我们公司做了循环经济,盐酸可以生产氯化钙,就不担心产能问题了。”郭汉光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