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4-9-9 来源:中国质量报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作为国内首套大型纯碱装置国产化样板企业,三友化工是“河北省政府质量奖”获得者,也是“全省工业企业的一面旗帜”。
对标:超越同行之“法宝”
走进三友化工车间,其独特的管理方法“三横一纵”对标管理模式引人注目,而这正是三友化工质量管理的制胜“法宝”。“三横”是指横向对标体系,从行业间、集团内各公司间、各班组间进行全面对标;“一纵”是指纵向对标保障体系,将对标争先指标层层细化分解到车间和班组岗位,形成了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公司、公司保集团、一级保一级的对标保障体系。
以达到行业领先为目标,三友化工积极开展对标工作。公司成立了以集团董事长么志义为组长的对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对标创新行动实施方案》、对标手册和技术演进路线图,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奖惩到位。同时拓展对标内容,将对标内容创新为行业对标、内部对标、工序对标、专题对标。
三友化工结合自身实际,健全对标指标体系。针对产品蒸汽消耗占生产成本比重较大的实际,在与同行业对标后,相继实施了煅烧冷凝水余热及碱渣废热回收、蒸汽梯级利用等技改创新项目,蒸汽消耗由2013年初的2094Kg/吨碱降至目前的2055Kg/吨碱,年增效约1000万元,该项指标创行业最优水平。
随着三友化工生产规模的逐年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为进一步节能降耗,通过加强技术攻关,进行了循环水改造等一系列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改造后循环水消耗由75立方米/吨碱降至68.5立方米/吨碱,年增效约300万元;为解决纯碱产品链较短的实际,几年来在与同行业企业间的对标和交流中,三友化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先后自主研发了液相水合重灰等一系列新工艺,使三友化工在全国同行业率先实现了纯碱的低盐化、重质化、散装化,产品质量始终稳定在行业领先水平上,并可以根据高端用户的特殊需求,组织特殊要求产品的生产,为市场开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标无止境。通过行业对标,深入研究缩短生产工艺链条的方式,利用外购电石灰,化渣制石灰乳,同时,充分利用集团循环经济的优势,利用集团所属氯碱公司生产废料电石渣浆替代石灰乳,使石灰石消耗大幅降低,远远领先于同行业其他厂家。
卓越:打造质量之“强盾”
“没有质量,一切都是空话”。这是董事长么志义提及频率最高的一句话。质量因而成为三友人终生的“伴侣”。
三友化工自2012年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了确保推行工作的深入落实,公司先后多次安排管理人员参加政府质量主管部门举办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培训班,在培训学习的基础上,公司邀请专家开展了全员参与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培训,通过媒体、报刊以及内部培训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做到了卓越绩效模式深入人心。
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为工作准则,三友化工将追求卓越作为工作标准,不断规范公司管理每个环节,着力开展的二级核算及结合公司信息化、标准化、计量体系认证、内控制度建设、员工自主提升、绩效考核等基础工作的全面推行,促使我公司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完成了由“生产扩张型”向“管理效益型”完美转变。
三友化工推行了以“突破局限,全方位拓宽成本管控范围;细化全员自主管理,划小至车间、班组、岗位、个人为核算单元”为核心的“大成本、小核算”管控模式,强化群众性全员参与质量提升的管理模式;有效优化了生产消耗指标、设备管理指标、产品质量指标;提升了企业综合经营管控能力;促进了经济转型;实现了产品质量、产量“双升级”,做到了行业内发展最快、质量最优、产量最高、技术最精、成本最低。
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公司销售部门根据不同客户对产品的特殊要求,加强与生产、质检、企管等部门横向沟通,特殊合同做到100%审批,不断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同时,结合公司实行的“用户开放日”制度,定期邀请重要客户与公司相关人员面谈,或通过主动走访用户,加深与用户的沟通,把公司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渗透给用户,用真诚和信誉提升品牌价值。
从“超越同行、超越过去、超越自我”到实施“科技成本、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从链管理、问题管理、极限管理到全员变革提效、全面开展对标……三友人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每一拍都落地有声。多年来,他们坚持“产品链接、工艺衔接、资源集约、产业集群”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大成本、小核算”精细管理平台,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全面导入和持续实施,公司各项指标持续刷新历史最好水平,经济效益连续几年保持同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013年,公司已发展成为资产总额87亿元、年营业收入28亿元、年产能220万吨纯碱的大型化工企业。
偏于渤海一隅却纵横世界。三友人的“法宝”就是紧紧抓住质量的命脉,以质量工程提升产品品质,以质量工程推进自主创新,以质量工程创新管理模式,凭借“质量”两字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在同业中掷地有声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