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俣公约政府间会议曼谷召开 共商全球限汞大计
更新日期:2014-11-7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郭婧 |
在线收藏 |
|
联合国《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简称《水俣公约》)第六次政府间会议(INC6)11月3日~7日在泰国曼谷召开。会议讨论全球削减汞使用和汞排放的计划,包括各国履约计划、履约报告格式和经济援助安排等议题。作为签约国之一的中国也派代表团出席这次会议,与各国共商全球限汞大计。
自2013年1月19日来自全世界14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第五次政府间会议(INC5)上对《水俣公约》文本达成一致,并于2013年10月初在日本水俣市签署以来,距今已满一周年,这一年来各国为今后履行公约做了哪些准备?国际限汞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又面临着哪些挑战?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高级政策顾问王英女士。
全球限汞形势如何?
汞交易中心正向亚洲转移
据王英介绍, 由来自54个国家的环保和公共健康领域的98个NGO组成的名为零汞工作组(ZMWG)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联盟,在调查了各国(特别是全球汞的使用和排放大户)已经开展或计划开展的汞减排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各国具体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于2013年9月提出了各国在2015年底前应采取的汞减排重点措施的建议。
例如,建议美国逐步停止生产含汞产品,颁布一项逐步淘汰含汞氯碱厂的规定;建议欧盟颁布逐步淘汰所有含汞纽扣电池、医用汞齐、含汞氯碱厂的规定,并颁布燃煤电厂的汞排放标准,以及各成员国每年汞大气排放量限制;建议印度颁布逐步停止生产、进口以及出口含汞温度计和血压计的规定,并颁布燃煤发电厂的汞排放标准;建议日本颁布汞出口禁令(用于环境无害化处置的汞除外)等。
据王英介绍,在含汞电池方面,全球汞电池生产能力比重很高的欧盟已经采取行动,颁布逐步淘汰含汞电池生产的计划。欧盟指令2006/66/EC规定,市面上所有种类的电池和蓄电池,包括电器内置电池,所含汞的重量都不得超过0.0005%。不过,含汞重量不超过2%的纽扣电池不包含在这一禁令当中。
在打击小金矿开采方面,美洲的巴西、哥伦比亚,非洲的科特迪瓦、坦桑尼亚,以及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已经采取措施,制定控制计划。
在汞的供应和贸易方面,美国和欧盟已经颁布了汞出口禁令,加拿大、瑞士、日本等国家也正在考虑颁布禁令,而中国、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仍未采取行动。
“由于美国和欧盟这两个传统的汞交易中心已经颁布了汞出口禁令,新的汞交易中心正在向亚洲转移,如香港、新加坡等,墨西哥也正在成为新的汞供应国。”王英说,“这些国家或地区由于其港口性质,容易成为汞贸易集散地。”
以香港为例,据调查,香港汞出口量由 2010 年的31吨激增到2012年的244吨,2013 年有所减少,但也达到了153吨。香港出口的汞大部分到达其他汞贸易集散地 (如新加坡和印度) 以及小金矿开采盛行的国家。“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履约也应该涵盖香港。”王英表示。
中国如何管控汞生产和交易?
专家建议减少产量并禁止出口
中国目前已将汞列为重点管控的重金属之一。2013年年初,环境保护部就《汞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并提出:到2015年,涉汞行业基本实现汞污染物的全过程监控,含汞废气、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到2020年,含汞废物得到全面控制,资源利用、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汞生产国和排放国,我国涉汞行业量大面广。近年来,中国的汞供应量远高于需求量。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 年,中国汞产量1613吨,比 2012年增长20%;其中817吨来自初级汞矿开采,796 吨来自含汞废料回收利用,如从PVC 生产中回收含汞催化剂。目前中国汞消费量每年在1000吨左右,占世界的50%。
与此同时,由于在 PVC 生产中推广低汞催化剂,淘汰了含汞碱性电池,以及灯具制造业用汞量大幅减少,中国的用汞量逐年下降。根据《工业清洁生产推行“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汞消费量将减至 638 吨/年。如果这一计划的目标能够实现,中国的汞需求量将大大降低。
“在国内汞需求量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可以相应地减少汞的开采和生产,并考虑尽快颁布汞出口禁令。”王英表示。
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是全球仅有的两个仍在进行工业化汞矿开采的国家。中国官方表示,中国开采的汞绝大多数用于本国使用,很少出口。但近年来,在加纳等非洲国家时有截获来自中国的走私汞,当地的小金矿采金需要用汞来形成金汞齐从而析出金。
“中国需要更好地监管汞生产来源。”王英说,“削减汞产量的阻力主要来自汞矿业公司。对于颁布汞出口禁令,各行业应该不会抵制,因为现在中国已经没有汞的合法出口行为,环境保护部已经多年没有审批汞出口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