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氯碱化企退城入园 进一步推动产品升级换代
更新日期:2014-11-17 来源:中化新网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11月8日,万华化学发布公告,其老厂搬迁异氰酸酯一体化项目,即烟台工业园的60万吨/年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全线开车成功,产出合格的MDI产品。而在早些时候,该公司烟台老厂区的异氰酸酯装置已于10月30日零时开始全面停产,并进入固定资产清理阶段。据了解,万华工业园包括老厂搬迁MDI一体化项目、环氧丙烷及丙烯酸酯一体化项目两大核心内容,建成后将形成聚氨酯、C3/C4下游、水性涂料及特种化学品等三大产业集群,并能带动周边形成烟台西部新产业集群的一个综合的化工园区,未来10年销售额可望超过千亿元。而在山东全省,目前和烟台万华一样,德州、滨州、潍坊、淄博等地不少化企也都在积极推进厂区搬迁,力争通过“腾笼换鸟”,实现公司产品的升级换代。
重焕新生 三家氯碱搬迁成样板
笔者在调查走访中了解到,为破解园区土地指标约束、环保安全制约、能源消耗等瓶颈因素,通过进入园区实现转型受到了不少企业的欢迎。其中,德州实华、济宁中银、滨化集团三家氯碱企业的搬迁就很有特色。
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前身是1971年建立的德州石油化工厂,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老厂址已处于城市中心区域,不但制约了企业发展,同时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2008年初,德州实华与中国化工集团对接合作,成为中国化工旗下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颜景河介绍说:“企业搬迁关键是资金,但是找遍了德州市也没能找到合适的担保企业。现在我们成为央企的全资子公司,资金问题根本不用我们考虑,随着企业搬迁、新项目上马,企业的生产规模将迅速扩大。”
加入中国化工集团后,德州实华按照国际先进、世界一流的标准来规划和建设新厂区,该公司所购进的设备都是国际最先进,引进的生产技术也是世界先进水平。2012年1月,实华新园区一期年产24万吨离子膜烧碱、30万吨PVC树脂工程全线贯通并投入生产运营。得益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德州实华生产的产品质量大幅提高,产品种类也更加丰富多样,其中新开发的7型、8型等PVC高档产品,迅速占据全国市场的60%以上。“之前老厂生产的隔膜碱含盐高、杂质多、品质差,产品销路特别窄,只能应用到造纸等行业。但现在企业生产的离子膜烧碱已经达到食品添加剂标准,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医药、化纤等高端领域,因此实现的利润也更高。”德州实华一位营销人员这样说。
颜景河表示,德州实华二期预计投入50亿~70亿元,采用世界最先进、环保的工艺技术,发展更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无汞催化重整制氯乙烯、醋酸乙酯、无水乙醇、双氧水、制冷剂及耗氯、耗氢、氟化工等精细化工产品,打造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的一流盐化工基地,两三年内有望实现销售收入百亿元。
同为氯碱企业,和德州实华类似,济宁中银电化有限公司2010年由联想控股收购后,成为联想旗下联泓集团的子公司。为配合济宁市城区危化品企业“退城进园”政策,2011年企业原有装置停产搬迁,并在汶上县组建了新的企业中联化学公司,实施了50万吨盐化工项目,这也是联想控股(汶上)高端化工循环经济区的起步项目。据了解,该项目一期工程投资18亿元,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和环己酮等五六种产品,目前已全部投产。
此外,位于滨州的另一家氯碱企业——滨化集团近几年也在以整体搬迁和综合技术改造为主线,全面推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该公司将位于老城区的化工分公司整体迁入城东的高科技化工项目集中区,项目总投资38亿元。目前,该公司烧碱、环氧丙烷、氯丙烯和过氧化氢等项目已陆续建成,正实施的三期工程包括建设10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30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6万吨/年MTBE装置、30万吨/年汽油及轻汽油醚化装置、原料预处理装置及配套设施。
滨化集团董事长张忠正表示:“经过搬迁重建,可进一步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实现以新型绿色环保化学品为核心,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原料减量化、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的绿色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政策引导 乘势借力升级发展
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指出,在化工企业搬迁重建、“退城进园”的步伐中,离不开当地政府的规划引导、土地置换等政策支持,而企业也必须乘势借力,以此为契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在山东淄博,冶金、石化、化工等重工业曾让城市饱受雾霾之苦,张店区东部化工区的异味曾给城区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自2008年起,淄博市政府痛下决心将当地化工企业搬迁至湖田镇新址。该区域东北部紧邻齐鲁石化乙烯厂区,搬迁企业既可与之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关系,也避开了淄博常年盛行的西南风。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目前新华制药(老厂区)的大部分车间已迁至新东部化工园区,大成农药、山东蓝星东大化工老厂区所有项目均已停产,年内全部搬迁完毕,其他几家企业也陆续关停生产线,并列出了迁建时间表。这些医药化工企业通过搬迁重建解决了老城区居民反映强烈的安全环保问题,也通过产品升级换代实现了凤凰涅槃。
在引导企业“退城进园”过程中,山东各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烟台市从2010年就规定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必须在规划的专门区域内建设,城区内现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迁出前一律不予批准扩能改造。该市还出台了化工企业搬迁补偿办法,明确了化工企业关停、搬迁、转产以及土地、厂房转让等方面的补偿标准,对企业自行转产、转让的给予税费优惠,对提前关停、搬迁的给予专项经费奖励。烟台市通过强化政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化工企业退城进园工作。截至目前,烟台万华工业园区、招远市三大化工产业聚集区、莱州市盐化工区、蓬莱市化工园区、莱阳市化工园区等园区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
寿光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好土地置换流转和再开发工作,共有33家规模以上企业“退城进园”。通过“退城进园”,城区共腾出土地606.87亩,除被用作企业研发总部建设和商业开发外,150亩土地将建成绿地。在搬迁中,不少企业都成功转型为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搬迁的化工企业都成为环境友好型企业。联盟化工新厂区装置采用国际先进工艺,污水生化处理系统能将新水、污水进行分流处理,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还可以重复使用,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山东各地实施“退城进园”加快土地置换、流转和产业“腾笼换鸟”,山东化企借力迁址重建实现产品升级换档和发展转型,在城市之间和行业内外形成了示范效应。继寿光联盟之后,山东另几家家骨干化肥企业——明水大化、华鲁恒升、鲁西化工也在相继利用各种方式对产业优化升级。
位于济南名泉——百脉泉之畔的晋煤明水化工集团正在实施退城进园整体搬迁、转型升级工程,该企业借搬迁之机采用国内先进技术与工艺,先后对尿素和双氧水装置实施扩能改造。预计到今年年底前,技改工程全部完成,实现整体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华鲁恒升最近将有40多年历史的老厂区造气、合成氨等系统关停,准备投资30多亿元,在运河循环经济化工园区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及清洁生产综合利用项目、锅炉结构调整项目。目前这两个项目已经立项,正在进行前期准备,拟于年内动工建设。
最近,鲁西化工也发布公告称,将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转型升级、优化配置、等量置换、留有发展空间”的项目建设原则,安排第一、第二、第四化肥厂“退城进园”。该公司准备在聊城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内、现有厂区东侧,独立设立1500亩的新厂区,投资60亿元,新建60万吨/合成氨联产10万吨甲醇装置、100万吨尿素生产装置,此外配套建设空分、硫酸、硝酸制酸装置,年产100万吨硝基复合肥和4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