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5-1-20 来源: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时期,呈现出发展的“新常态”。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供应链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机遇方面,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跃升。目前,我国石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表现为低端产能退出,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也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等新经济增长点的大量涌现,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然对供应链管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直接促进行业供应链的快速发展。
二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目前,全球石化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形成了历史性交汇,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增长的动力正在由要素和投资驱动,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变。这就要求供应链管理必须从采购进一步延伸到研发与设计,一直到产品最终回收的全过程,都要充分融入绿色、低碳、环保、安全的要求,构建高水平的新型绿色供应链。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随着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生产性服务业进入门槛将进一步降低,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将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生产性服务业和供应链管理。在融资、土地、税收等方面,供应链也将得到更大的政策支持,为生产性服务业和供应链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与此同时,新常态下供应链发展也面临着新挑战。
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虽然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快,但总体发展仍然滞后。在生产性服务业中,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较高,而研发服务、设计服务、物流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与保险服务、财务与法律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不够明显,不足以支撑行业供应链的发展,不能与石油和化学工业制造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短板。
二是推动供应链发展的市场需求不足。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大多数生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不高,总体处于价值链低端,限制了生产性服务外包的水平与规模。而且由于管理体制以及成本等因素,许多企业仍采取“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式自我服务模式,进一步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市场规模的增长,抑制了供应链管理的市场需求。
三是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市场化程度不够,存在融资难等问题, 抑制了发展活力。特别是对供应商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这导致生产企业选择、管理供应商的难度较大。
四是高素质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十分缺乏。比如,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普遍缺少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许多企业较少重视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终端客户的完整供应链的建设,供应链上各环节企业之间通常仅是一般的合同关系,没有建立起一种长期的、战略性的、互利共赢的供应链伙伴关系,结果只能是“一方赢则另一方输”的“零和”博弈,大大降低了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和效率。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要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努力开创行业供应链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创意设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商贸流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要围绕石化产业集群和化工园区,培育若干特色鲜明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要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研究,为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
第二,进一步加快推进石油和化工行业转型升级。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动行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把一些非核心的生产性服务剥离给社会化的专业服务企业,通过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供应链,强化对内外部资源的管理与整合。要打造全新的绿色供应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损害,提高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第三,着力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效率与水平。企业要积极推进内部组织变革,认真组建跨部门、专业化的供应链管理团队。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增强对供应链的分析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切实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效率与水平。要培养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的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队伍,为石油和化工行业供应链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四,加快建立供应商第三方评价标准和诚信体系。要抓紧制定石化供应商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诚信评价体系,完善行业自律机制,规范供应链市场秩序,保护供应链各环节企业的合法权益,并协助企业解决去库存、集中采购,以及采购网络化、电子化和信息化等难题,推动行业供应链管理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充分发挥供应商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形成促进行业供应链发展的合力。供应商工作委员会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实际开展调研,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应企业诉求;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广大石化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的大力支持下,扎实做好信息统计、技术交流、政策研究、咨询服务以及行业标准制修订、供应商诚信体系建设等工作,形成促进行业供应链发展的强大合力。
(本文节选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李勇武会长在2014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供应链发展论坛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