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5-2-9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2015年,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对于石化行业节能减排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十二五”前3年,石化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5%,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5.8%、1.4%。这与“十二五”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氮氧化物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均减少10%的目标相比,差距过大。业内专家认为,“按目前情况看来,完成既定目标的难度还很大。”
完成目标有难度
在收官之际,石化行业能否完成既定减排目标?“根据2013年我们走访的20多家属于万家企业(即指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以及有关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范畴的企业状况来看,由于2013年行业面临重大压力,企业从理念到技术方面都有所突破,能够完成2013年前三年计划的比例比较高,在85%左右。”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方晓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数字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我们一定的信心,完成‘十二五’目标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提出,截至2015年,石化行业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0%,按照这个目标,一些能耗较高的大企业完成难度相对较大。”
“2014年前三个季度,石化行业万元收入耗标煤同比下降1.6%。146家石化企业超额完成了2013年节能目标任务,重点产品综合能耗整体下降,总体完成情况还是不错的。”方晓骅表示,“结合前三季度来看,乙烯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2%,烧碱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2%,纯碱综合能耗同比下降0.2%,电石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4%,黄磷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5%。从这组数据来看,有成绩,但是还存在差距。”
2014年完成情况有所好转。江汉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李忠铭认为,“首先是政府层面对节能、环保工作的重视。以武汉市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为例,2014年,武汉市发展改革委、环保局联合发出通知(《武汉市<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关于下达2014年度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的通知>》)列出100家重点企业,要求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其中化工企业近5成。在审核验收中强调企业必须在节能、减排方面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对企业的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十分关注。”
“其次,石化企业对节能、环保工作的认识提高,将节能减排作为工作重点。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环境监测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降耗的要求。相比以前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的状况,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李忠铭说。节能技术进步作用凸显“行业节能减排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这其中,技术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方晓骅指出,“石化行业是装备型产业,40%~60%是技术进步对节能的贡献率,随着国家对能耗总量控制的要求,节能力度只会加大,所以节能技术进步更显重要。”
针对目前行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李忠铭告诉记者,“现在能源审计工作在企业中推行的面不够广。许多企业还没有安装二级电表,没有理清自身生产中的能耗情况,这就导致节能工作无法有的放矢,节能效果不理想。”
对于企业来讲,企业自身是愿意节能的,也希望能理清能耗状况(尤其是老企业)。但是,由于需要资金投入、或是怕影响正常生产而不愿进行相应的工作。对于合同能源管理,企业又由于对投资方的合作方式有顾虑而积极性不高。
此外,企业生产中能耗情况的认定,生产中存在粉尘的无组织排放、危废品(尤其是含有重金属或有害物质的废渣)的管理、水循环系统中低温热的利用技术缺乏等都会影响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的推进。
对此,李忠铭建议,“未来应加强对淘汰设备(能耗高)的管理,加大节能技术成果的宣传、强化万元产值能耗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积极性,节能工作有望取得更大的成效。”
“十二五”取得新成就
“与‘十一五’时期相比,‘十二五’虽然面临如此压力,但也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方晓骅表示。
“理念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方晓骅说。以前对项目的评审只有安全评审,“十二五”初把能源消耗的评估和评审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求企业必须对新项目进行能源消耗是否达标的评审。现在没有进行能源消耗评估和评审的企业和项目都不能被批准和实施。这一点逐渐深入企业家的心中。
同时,按照“十八大”精神,石化行业把节能技术和节能减排、生态文明结合起来,节能环保企业、节能技术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加大了推广节能技术的力度。
此外,近年来,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大力推广节能技术诊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协会选用企业需要的成熟有效的技术,去企业现场进行一对一的推广,让行业专家和企业直接接触,受到化工生产企业和节能技术服务业的欢迎。方晓骅认为,节能企业应该主动出击,大力宣传推广自己的节能技术,推动行业整体节能水平。
“十三五”重视技术创新
“‘十三五’规划的各项指标与‘十二五’相比要求会有所提高。企业对易于实施的节能减排新技术非常期待。”李忠铭如是说。
那么,行业是否已经做好应对的准备?方晓骅认为,“新常态下,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把能源消耗放在重要的位置,放在新常态下,企业应该利用好经济转型的机会,不过,也要看到其中的难度,毕竟增长速度放缓,产能过剩,这是客观事实。”方晓骅说。
“十三五”时期,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的机制,包括引进先进的技术,同时在节能技术推广方法上也要创新,要进一步适应企业的需要,不仅停留在理念的宣传上,还要有务实的宣传。对于能源消耗较大的企业来讲,单一零散的节能技术不容易被接受,而系统化、集成化、综合性的技术更有利于大型企业的需要。“协会正在搭建这样的平台,围绕着节水技术推广和应用成立专委会,从进水到循环水、中水回用、水处理、零排放等节水技术整体推进,搭建节能技术服务单位和化工生产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方晓骅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