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北元全面推进上市工作 新起点 新追求 新常态
更新日期:2015-3-6 来源:陕西北元化工 作者:薛红娟 |
在线收藏 |
|
近日,备受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北元模式”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从公司2015年第一次股东会暨董事会会议上获悉,国有股东和民营股东同比例增资实现第三次增资扩股,同时,公司已启动并全面推进上市工作,计划于2017年实现企业上市目标。这将成为北元二次创业发展的契机,更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北元模式”的内涵。
增资扩股成为北元发展的新起点。众所周知,公司经过两次增资扩股,成功创造了被社会各界所广为称道的“北元模式”。在“北元模式”的引领下,在较短时间建成了100万吨聚氯乙烯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并实现了现代企业集团化运作,同时经过两年多的生产运营,公司循环经济优势日益凸显,产能进一步释放,企业也平稳走过了金融危机的大风大浪。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公司经济运行水平和综合效益提升的重要一年,公司面对的环境也将更加复杂。一是2015年经济运行困难的严峻形势将会成为新常态,改革创新将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二是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下跌,严重冲击电石法聚氯乙烯产品市场。三是宏观经济形势对房地产、氧化铝等行业的负面影响还在不断扩大,聚氯乙烯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将持续,行业洗牌正在加速。四是成本下降带来的利好被产品价格下降带来的利空严重抵消。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企业要不等、不靠、不要,要依靠自身力量,在一片荆棘中破题,开拓前行,努力打造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模式的精品。在此共识下,北元各方股东在前两次增资扩股股本金16.8亿元的基础上,第三次增资扩股使股本金变为31.5亿,这次的增资扩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使北元的跨越发展具备更强大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源动力,同时也优化了股权结构,提高了公司资信度和竞争力。北元再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改革发展。
实现上市目标成为北元发展的新追求。思路决定着出路。按照企业定位,围绕发展战略,北元人统一思想,认识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进一步降低资产负债率,不断完善循环产业链,公司循环经济优势初步彰显,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尤其是从2013下半年开始生产系统运作水平大幅提高,在宏观经济下行、氯碱行业经营普遍困难的严峻形势下,公司主要生产经营指标逆势向好。
结合目前的北元发展态势,企业必将走向更大的市场、更广阔的空间。推进企业上市是实现北元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上市也必然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的带动作用。通过上市规范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募集资金,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及偿债风险;将公司打造为公众性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积聚无形资产。同时获得消费者、供应商、合作者和政府的认同,为企业争取更多支持。此外,北元的上市也将填补榆林地区乃至陕北地区上市企业的空白,无论是对于促进当地煤炭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是改善区域经济结构、稳定地方税源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按章办事、规范管理成为北元发展的新常态。近年来,公司积极完善管理体制,发挥国有与民营,省属与地方两种成分、两个角色的优势,扩大影响力,增强软实力;不断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借助外部智力,通过企业文化升级、信息化平台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等推动企业管理升级。2007年到2014年,北元从一个小规模的氯碱企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盐化工企业,员工人数从230人发展为近4000人;产值由1.59亿跃升为66亿,增长了42倍;资产由6618万发展到的105亿,增长了158倍。
现在,公司上下内外统一思想,明确2017年的上市目标,那么企业要上市,必须符合相关监管规则,全面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这就促使公司必须规范内部治理结构,适应规范的“三会”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作为陕西省国有大型企业与民营资本合作的示范项目,通过上市公司的治理架构安排,成为一家公众公司,更有利于提升北元化工的管理水平,避免一股独大,协调国有股东与民营股东及社会公众股东之间的利益。在法制和章程框架下依法依规运行,既有利于混合所有制体制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参股各方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只有按章办事、规范管理,才能为“北元模式”成长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典范奠定基础,企业经营才更富活力和生命力。按章办事、规范管理必将成为公司发展的新常态,在这种新常态下企业才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