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建材工业将呈现低速增长
更新日期:2015-3-26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孙郁瑶 |
在线收藏 |
|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良性互动,“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各项改革措施红利的释放,为今年建材行业拓宽了持续发展的空间。
但是,由于国民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主要靠投资拉动的建材市场需求增长将非常有限。特别是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倒逼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制约发展质量效益提升。2015年,建材工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机遇与挑战并存。业内专家预计,2015年主要建材产品产量、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将呈现低速增长。
稳中有进来自结构调整
面对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不旺、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2014年建材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稳中有进、发展质量继续向好的局面。专家分析,这得益于建材工业结构的持续调整。
据中国建材联合会出具的数字显示,2014年建材的主要产品产量适度增长。其中,高能耗、产能严重过剩的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分别为24.8亿吨、7.9亿重量箱,同比分别增长1.8%、1.1%,增速分别同比下降了7.8、10.1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发生微妙变化。传统的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产能的增幅是下降的,在整个建材工业结构中下降了2%;低能耗和新制造加工业在整个结构比例中上升了2%。业内专家表示,结构调整目标是要低能耗、深加工的节能减排,包括新型材料和新兴产业的份额不断增加。
效益方面,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770.2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水泥行业实现利润780.2亿元,同比增长1.4%,利润总额仍居建材各子行业之首。水泥制品、轻质建材、玻璃纤维、隔热材料、卫生陶瓷等行业利润同比增速均高于12%。
目前化解产能过剩取得初步成效。去年,水泥行业投资下降18.7%,全年新增水泥熟料产能较上年减少2400多万吨,下降25%。淘汰落后水泥产能8100万吨。
大型建材企业集团通过并购重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前10家水泥集团熟料产能9.16亿吨,产业集中度52%。其中,中国建材集团水泥熟料总产能达3亿吨,占全行业17%。安徽海螺集团兼并重组效益显著提高,全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左右。
技术进步步伐加快。除尘、脱硝、脱硫等适用技术已在建材行业加速推广应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和产业废弃物发展势头良好,精细陶瓷、闪烁晶体、耐高压复合材料气瓶等产业化技术日趋成熟,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陆续在骨干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业内渗透加快,两化融合进一步加深。
面临形势依然严峻
业内专家表示,2015年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形势严峻,建材产品产量、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将呈现低速增长。
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以水泥为例,尽管产能增长势头得到明显遏制,但2014年建成投产水泥熟料生产线仍有54条,总产能7000多万吨,加上2015年在建项目建成投产,这些产能集中释放将对市场产生冲击。由于目前投资水泥行业效益较好,见效快,对部分落后地区很有吸引力,新上扩能项目的欲望依然较强。
效益增幅收窄。虽然2014年建材行业总体经济效益尚可,但值得关注的是,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增速不但低于上年,而且逐月收窄,分别由年初2月份的13.7%、34.7%下降到12月份的10.1%、4.8%,呈现前高后低态势;这预示着2015年全行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难度加大。
市场竞争秩序失范。建材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是环保执法重点。一些大企业为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通过技术改造采用清洁能源并配套上马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加大了生产成本。而一些小企业并未完善环保设施,也未受到处罚,导致不公平竞争。此外,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还有部分无证生产和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建材行业要加速转型
面对严峻的形势,建材行业转型升级更加紧迫。
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分析,一是传统产业严重过剩,把握处理不好必将造成无序竞争下的效益下降。二是传统产业延伸与深加工缺少路径,新兴产业发展慢,在传统建材减少的情况下,新兴产业顶不上,整个建材工业会因失去新的增长点而萎缩。三是新兴产业发展不起来,不仅行业结构调整受阻,而且新兴产业中相当一部分有可能向其他产业和领域渗透的优势随着他人的占有也会丧失,落入滞后发展的被动局面。四是很多新的领域,如房地产、产业园区、建筑业等,都有新的发展逐步替代传统的建筑材料发展方式、使用方式和流通方式,如果建材行业转型跟不上,就会被他人渗透并逐步包围。五是结构不调整、不优化,新产品发展慢,节能减排不能达标,绿色低碳没有支持,久而久之必将处于越来越被动的境地。
乔龙德说:“不少企业也喊转型,但是方向没找准,路径没找到,虽然努力进行了尝试与探索,但是效果不大,信心不足。整个行业总体还没有发生转折性的改变。如果认识不提高,继续怨天尤人和盲目等待,必将贻误发展时机,损失极大。”
对于改变发展方式,乔龙德指出了十大方向:
第一,总体上要推动建材工业由单一的制造加工业变为制造加工与服务一体的产业链发展。第二,由单一的产品经营模式转向产品经营兼之资本与资产经营,由资产的单一效应向多元功能效应转变。第三,由被动的接受建筑设计与接受使用单位选择进入市场,转向创新产品延伸与改变功能,进而牵引建筑构造和改变选择材料的新路径。第四,由单一、粗放、资源能源消耗型与污染型,提升为资源效率型和质量效益型,延伸至上下游资源深加工的产业链和服务产业链。第五,降低力量单薄、规模小、领域窄的企业在行业中比例,新兴产业要瞄准关键技术瓶颈实施攻关,提升功能,改变用途,推动领域跨越到其他领域或行业中发展。第六,由单一的生产产品为终端的传统生产模式,转向流通,再深加工、再服务直至配送到用户的产业链服务经营模式。第七,由单一在国内市场投资与收益的发展方式,转向国际市场投资和经营,占有国际市场。第八,由传统分散的以户为单位的发展布局和单一产品的生产模式,转向布局集中、产品集成、组合配套、应用生产一体的方向发展。第九,由一户一地的相互独立的、市场相互交叉的、处在统一市场竞争中的企业,转向相互持股的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第十,将隶属体制分割的、从事产业相同的有关企业、科研院所,用市场化的新体制组合起来,成立发展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