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5-5-8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世界氯化石蜡会议于2015年4月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上,来自欧美氯化石蜡行业协会代表对短链氯化石蜡问题的解读相关内容如下:
氯化石蜡物质在欧美都是按原料正构烷烃的碳链长度来划分的:即短链氯化石蜡(SCCP,主要以正构烷烃C10-13为原料);中链氯化石蜡(MCCP,主要以正构烷烃C14-17为原料);长链氯化石蜡(LCCP,主要以正构烷烃C18-20为原料)。
1、斯德哥尔摩公约:短链氯化石蜡(SCCP)于2006年被提交《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特哥尔摩公约》违禁化学品候选物质名单;自2007年开始每年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直到2012年,公约的缔约国成员对于短链氯化石蜡(SCCP)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远距离环境迁移潜力和毒性已经没有异议;2012年开始暂停风险评估;2015年10月罗马将召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审查委员会第11次会议,届时将评估是否把短链氯化石蜡列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名单。
2、欧盟法规:短链氯化石蜡物质(SCCP)已经在欧盟REACH法规中列入第一批高关注度物质(SVHC)并于2010年10月28日公布;
欧洲氯化石蜡协会基本认同短链氯化石蜡符合持久性、生物累计性和远距离环境迁移等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筛选标准。
欧盟及其成员国已经禁止短链氯化石蜡(SCCP)生产、销售和使用。
3、北美国家:2012年10月美国环保署把短链氯化石蜡列入有毒物质清单,现在北美国家已经禁止短链氯化石蜡的生产和销售。对现有中长链氯化石蜡要求所有相关生产商和进口商提交其氯化石蜡产品的“制造前通知(Pre-Manufacture Notices)”。加拿大环境保护法2011年已经对短链氯化石蜡发布禁令。
中国在实际生产销售中,并没有采用短、中、长链作为氯化石蜡的划分标准,而是以氯化石蜡中的氯含量把氯化石蜡大致分为42#、52#和70#氯化石蜡。国内生产的正构烷烃原料目前也没有严格按C10-13,C14-17划分,这给国内需要使用氯化石蜡作为有效成分加工成品出口欧盟的企业造成很多困扰。国内已有不少出口欧美产品中含短链氯化石蜡而造成退货赔偿的报道。
中国是斯德哥尔摩公约的成员国,国内氯化石蜡生产企业对罗马会议的评估结果比较关注,源头控制原料品质是氯化石蜡生产企业的选择趋势。据了解,目前中国石化集团金陵烷基苯厂和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三厂已基本具备精致生产正构烷烃(C14-17)(不含C12, C13含量在1%以内)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短链氯化石蜡是指用正构烷烃C10-13生产出来的氯化石蜡;而用正构烷烃C14-17生产出来的氯化石蜡称为中链氯化石蜡,即便其中含有C13成分,只要含量低于1%,仍适用于中链氯化石蜡的监管,而不应被认为含短链氯化石蜡成分。欧洲氯协会目前仍在组织科学报告,进一步确认中链氯化石蜡可以包含适当比率的C13氯化石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