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5-5-11 来源:东方圣城网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日前,金威热电公司机组成功并网运行,解决了孤网运行与金威化工分公司生产运行相互制约的难题,消除了A级安全隐患,使金威煤电公司各项产能达到历史新高。“此外,并网后,扣除过网费用,每年还节约资金1600余万元。”该公司设备动力部经理苑红波如是说。这是鱼台县着力拉长煤盐化工产业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缩影。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境内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储量大而且优质。一直以来,这些宝贵的资源只被堆在露天场里简单“叫卖”。如何摆脱低附加值的“资源困局”?该县紧紧抓住新一轮经济转调升级机遇,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全力打造煤盐化工基地,拉长产业链条,使工业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
为加速煤盐化工产业发展,鱼台县依托丰富的资源和区位优势,规划建设了21平方公里的张黄工业园区,通过鹿洼煤矿,先后投资兴建了运煤码头、选煤厂、热电厂、化工厂等企业; 选煤厂将精煤输送给盛发焦化公司炼焦,副产品中煤、煤矸石、煤泥等直接运输到热电厂发电;电力、蒸汽供应给化工厂、危化品码头等企业;化工厂、热电厂的下角料电石泥、粉煤灰渣等被运送到水泥厂生产水泥; 富余的煤炭、液碱、PVC、水泥等产品由运煤码头和化学品码头运往全国各地销售,实现了煤—电—化工—水泥为主体经济产业链的闭路循环。“以煤、盐等资源相互支撑,能够促进多产业共生的循环链条,可生产的化工产品不胜枚举,经济效益可观。如利用盐化工的副产氯气及煤化工的乙炔发展PVC产品作为煤化工和盐化工的结合点,上下延伸产业链,发展焦炭、电石、烧碱、硫酸、甲醇等产品。”据金威煤电公司董事长肖作飞介绍,“从煤炭到电力,再到化工、水泥等进而延伸加工到工业成品,一吨煤转化成化工原料增值数倍以上,不仅如此,产业链条内实现闭路循环,真正实现了清洁可持续发展。”“挖煤、卖煤,不如加工煤。”为此,鱼台县重点围绕突破煤盐化工等领域,采取驻点招商、产业招商和以商引商等形式,重点招引氯化加氢耗碱项目,将富余资源吃干榨净;新上医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杀菌消毒和助剂类系列产品等四大类精细化工项目。随着张黄工业园年产40万吨离子膜烧碱和40万吨聚氯乙烯树脂项目、2500蒸吨熟料水泥生产线相继投产,以及总投资10亿元的太阳纸业双氧水项目上半年建成投产;总投资1.5亿美元的德国凯本氯乙酸项目10月底前建成投产,使煤盐化工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园区“蛋糕”也越做越大。目前,该园区内已入驻企业60余家,固定资产投资200余亿元,并被命名为山东省煤盐化工、氯碱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产业链的脱胎换骨,为鱼台县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今年一季度,该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1亿元、利税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和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