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快报 >> 详情

国内新建产能持续增加 甲烷氯化物市场风险加剧

更新日期:2015-6-24  来源:中国化工报  编辑:氯碱网   在线收藏

    近日,环保部发布广西田东锦亿科技、山东金岭新材料、江苏鼎顺化学科技3家企业新建甲烷氯化物装置申请的复函,原则同意新建计划,涉及的甲烷氯化物产能总计高达56万吨/年。由于甲烷氯化物一方面有来自自身产能过剩的压力,一方面要应对制冷剂需求压缩带来的风险。如产能继续增加,行业风险只会越来越大。

  甲烷氯化物爆发式增长还要追溯至2012年,当年新增产能超过50万吨,远远大于下游新增需求量。行业自此步入产能过剩阶段,纯价格竞争也一度较为普遍。然而,过剩的事实并没有让企业警醒。去年甲烷氯化物的高利润,又让扩能有抬头之势。

  然而,今年甲烷氯化物却未能延续辉煌,产能过剩弊端再次显现。二氯甲烷一改频繁调价模式,陷入长期僵持局面。主要原因是市场预期的制冷剂需求回升未能如期而至,多数业者操作信心受挫。进入6月,部分制冷剂产品有下滑表现,且在当前化工传统淡季下,市场买气回升缺乏支撑。三氯甲烷市场方面,国家环保部自2015年起降低HCFC-22生产配额,需求量缩减,导致三氯甲烷价格持续在偏低位置运行。随着天气转热,市场所期待的制冷剂行业回暖亦迟迟未能如愿。

  市场低迷的同时,生产厂家的盈利水平也逐步回落。当前二氯甲烷处于成本线下方,在工厂方面走货无明显好转下,市场操作略显僵持,涨跌两难。随着产能增加,后市将继续承压下行,竞争更加激烈,价格战或重演。

  流通方面,进口减出口增也是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一个表现。从进口来看,国内二氯甲烷进口量逐年递减,对外依存度持续下降,可以维持自给自足。三氯甲烷进口量也有降低,但仍有3万~4万吨进口量,究其原因是进口可执行长约。而国内工厂需考虑后期销售渠道问题,目前如山东东岳、江苏梅兰、乳源东阳光等皆有配套的氟化工装置,且鲁西化工亦有新建聚四氟乙烯装置,以降低国内销售风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口量增加。从近年出口统计看,二氯甲烷占有绝对份额,正在由内贸向出口模式转变。尤其是自2014年以来鲁西化工愈来愈重视出口,每月皆保持3000~5000吨的出口量。这对于缓解国内市场库存销售压力及成本压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但一味靠价低价销售和竞相出口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对企业而言,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下游需求的挖掘以及新产品开发,才是“救市”的最佳途径。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