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快报 >> 详情

大宗商品景气回落拐点未至 能源化工领域震荡偏强

更新日期:2015-7-23  来源:新华网  编辑:氯碱网   在线收藏

    由上海证券报近期对17家期货公司研发部门负责人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机构对三季度宏观经济的整体预期偏谨慎。不过,在受访的机构中仍有占比八成以上的机构对宏观政策偏向积极的态度,并认为流动性宽松格局依然未变,同时物价指数和工业品价格指数将平稳回升。

  三季度机构对于大宗商品看法整体偏保守。大宗商品整体走势依赖于宏观基本面,国内经济疲软、美元走强、美联储加息在即,外加近期全球市场动荡不安,令多数机构调低对三季度大宗商品景气状况的预期,七成以上机构认为三季度大宗商品景气度较差。

  展望三季度投资机会,大多数机构倾向于在整体大宗商品偏弱势的环境中根据基本面选择较强品种。具体来看,由于需求疲弱、去产能化仍在继续,工业品价格承压,黑色金属继上一季度后,再次当选为最被看空的商品种类,有色金属位列其后。而在厄尔尼诺等预期下,能源化工和农产品两大类商品走势有望偏强。

  七成受访机构不看好商品市场

  三季度大宗商品市场并不乐观。与宏观经济预期相呼应的是,二季度受访机构对商品市场稍稍乐观的看法也在三季度出现变化。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受访机构对于三季度大宗商品的整体预期较差。选择三季度大宗商品景气状况“较差”的受访机构比例从前一季度的20%大幅攀升至73%,也较今年一季度增加了20%;有20%的受访机构认为景气状况“一般”,较上一季度下降了40%;仅7%的受访机构认为景气状况“较好”。

  近八成受访机构在问卷中表示,认为三季度大宗商品景气状况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商品需求依然不振。一家受访机构表示,“目前商品需求的起色并不明显,即便经济在三、四季度好转,商品需求端也不可能很快改善,而且商品的投资周期基本上要等到股市差不多见顶走熊之后数月。”此外,海内外系统性风险爆发、投资需求下降,外加美联储加息担忧等因素都在阻碍大宗商品走强。

  不过,也有少数受访机构认为大宗商品的景气度在好转,原因在于经济有抬头迹象,商品可能见底逐步反弹。“大宗商品将继续分化,前期跌幅较大已接近成本支撑且供应收缩的品种可能走强,而供应扩张的品种将继续疲软”,有受访机构表示。

  商品价格温和上涨

  商品价格整体仍将维持温和上涨态势。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受访机构认为三季度大宗商品整体价格走势将“温和上涨”,较上一季度上升7%;有33%的受访机构认为“基本不变”,比例相对上一季度减少7%;另有27%的受访机构认为将“小幅回落”,较上一季度增加7%。

  基本面引导商品价格

  随着年初至二季度A股市场的持续上涨,与商品相关的有色、煤炭等个股都出现相应上涨,然而期货商品价格却依然“跌跌不休”。二季度末股市遭遇大幅度下跌,受市场情绪波动商品也未能幸免,应声下跌。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受访机构均认为,与商品有关的相关个股上涨并不意味着大宗商品的拐点来临,目前商品市场的基本面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对于商品期货价格与相关股价至今走势背离的现象受访机构给出了几大类理由:一是本轮牛市由资金所推动,受到流动性宽松预期影响。而商品的上涨要落实到供需层面,如企业实体投资与贸易要有能覆盖成本的回报、能够方便的融资用于实体经营等。

  其次,股价上涨还受到国家政策、改革预期、创新转型和并购重组等推动,反映行业未来预期。上市公司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再则两者的投资者结构也不同。

  第三,股价与大宗商品的上涨周期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在经济复苏周期及大类资产轮动过程中,股票一般领先于大宗商品,但只有当经济由复苏发展到过热、出现一定的通胀过热迹象时,大宗商品才接过股市接力棒,而目前尚未出现这种情况。“预期好转与实际好转存在明显的时间差,经济明显回升才可能真正带来商品需求好转,而经济明显好转还要等到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初会”有受访机构表示。

  总体来看,推动股价上涨的因素有很多,而商品的上涨则受到宏观经济的直接影响,需要基本面改善来提供有力的支撑。

  能源化工震荡偏强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有60%的受访机构认为三季度“原油价格止跌企稳,将以震荡走势为主”;有27%的受访机构认为“原油价格进一步下跌,大宗商品整体承压”;有13%的受访机构认为三季度“原油价格触底反弹,后市将趋于上行”。

  受原油波动影响,六成的受访机构认为三季度化工类商品“震荡调整,上下空间有限”;另外四成受访机构看法较为分歧,20%的受访机构认为“化工品价格有上行动能”;20%的受访机构认为“利好出尽,化工品整体走弱”。

  调查结果显示,有21%的受访机构认为能源化工类商品基本面上利多因素较多,有21%的受访机构在三季度看多能源化工类商品。从具体品种来看,有8%的受访机构看多塑料,认为随着需求旺季的来临市场需求将有所好转,推动价格回升。

  黑色品种阴霾难散

  调查结果显示,接近九成受访机构预测三季度黑色金属类品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走势趋弱”,达到87%;另有13%的受访机构认为黑色金属类商品走势将有所分化;没有受访机构预测黑色金属类商品“供需格局改善,有望出现反转”。

  黑色金属无疑是本年度最大的空头商品,在一季度和二季度的调查中分别当选为第二大和第一大看空商品。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黑色金属继续蝉联空头冠军,有44%的受访机构在三季度继续看空。

  黑色品种中螺纹钢走势偏弱。调查结果显示,有13%的受访机构三季度看空螺纹钢,占比最大;有8%的受访机构看空铁矿石,各有5%的受访机构看空焦煤焦炭。部分受访机构认为,需求未见明显好转、产能继续压缩依然困扰黑色系相关品种。

  有色金属面临回调压力

  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受访机构认为三季度有色金属类商品“震荡下跌,面临回调压力”;有20%的受访机构认为有色金属在三季度“有望反弹,持续多头行情”;另有13%的受访机构认为有色金属品种走势分化,其中铜和铝趋弱,而锌和铅有支撑效应震荡偏强。

  调查结果还显示,有26%的受访机构看空有色金属商品,成为第二大被看空的商品种类。具体品种而言,8%的受访机构看空铜,6%的受访机构看空铝。

  就铜价而言,市场分歧较为明显。各占三分之一的受访机构认为三季度铜价“震荡”或“下跌”。有观点认为,铜价价格高企,需求仍难以起色。“三季度初将震荡企稳,但是随着供应逐步累积,需求持续疲软,四季度铜价将重归跌势。尽管短期有所反弹,但反弹力度有限”,有受访机构表示;还有20%的受访机构认为“看涨”三季度铜价。有受访机构表示,加工费出现小幅下滑、国际供应逐步偏紧、下半年需求将逐步改善。同时预计下半年宏观经济将会好转,宏观经济与铜价联系最为紧密,估计铜价会有所反弹。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