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5-11-24 来源:中国氯碱网 作者:齐静姝 | 在线收藏 |
---|
中国盐业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军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氯碱会议上介绍,2014年中国原盐产量为9200多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1%。截至目前,原盐产能已经达到1亿1200万吨,同时盐业结构发生改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制盐开工率平均保持在80%。
我国制盐工业生产状况
产能过剩是原盐行业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今年至今,盐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今年1-8月原盐产量为5516万吨,中国原盐产量最大的山东省,8月份产量为1674万吨,同比略有增长。山东作为传统的海盐大省,几年来海盐盐田面积不断萎缩,但井矿盐发展有起色。受两碱低迷影响,全国原盐销售出货不畅,迫使井矿盐企业限产、海湖盐企业控制收(扒)盐,今年前8个月原盐产量同比减少3.4%,井矿盐产量同比减少6.18%,湖盐产量同比减少4.11%,只有海盐产量同比增长1.69%。
近几年受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盐价走势与烧碱发展的情况是一致的。从2012年开始,制盐工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市场低迷、产能过剩,以及大量进口盐冲击,致使原盐价格一路下跌,大多井矿盐企业限产,海湖盐企业被迫控制收盐,而一些小海盐场甚至倒闭无法生存。盐价从2012年每吨350元左右一路下跌,截至今年9月份华中华东地区工业盐出厂价格甚至达到了130元左右,是最近20年来的最低点,行业开始出现亏损。
我国进出口盐分析
中国盐业进出口市场情况总体为“大进小出”,近十年我国原盐的进口总量都要比出口总量大。特别是2013-2014年原盐进口量达到760多万吨,出口量维持在150万吨左右。从2014年至今年8月,盐进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3%,出口同期下降4.2%。进口工业盐的单价由3年前的45美元以上跌至30-40美元,出现大幅度下跌。目前进口盐的国家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墨西哥、印度等,尤其印度的盐价在近两年非常低,对于国内的纯碱行业有很大的需求,进口量在大幅度增长。
我国进口盐目前的比例是,印度盐占58%,澳大利亚占31%,墨西哥占10%左右。今年1-8月我国29家主要企业进口工业盐427万吨,出口64万吨,表观消费量是5879万吨。与2014年同比表观消费量下降了5.22%。在原盐消费里面食盐和小工业盐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食品加工用盐作为刚需,近几年相比下降比例较小,小工业用盐下降比例较大。
今年1-8月两碱工业用盐占总消费量的84.83%,较上年同期略有增长。可以看出,这些年制盐工业新增的产能绝大部分满足了两碱工业的生产。近十年来,两碱工业用盐年均增长11.97%。2014年两碱用量同样增长了9点多个百分点,但两碱用盐量开始出现减少。由于两碱用盐和小工业用盐的下降,致使盐业今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两碱工业和制盐工业紧密联系,只有两碱工业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制盐工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伴随着两碱下游持续低迷的情况,原盐增长幅度开始放缓,增长量和绝对值在减少。同时,这几年盐的库存量在增加,这也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很严峻的现实。
我国制盐工业未来前景
第一、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加快推动企业的兼并重组;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严控新增产能,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及工艺;第三、创造和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日化盐等,增加下游产业的消化能力;第四、采取措施鼓励制盐产品和产能、技术装备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转移;第五、以绿色生产建设为目标,以碳排放、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指标为手段,实现对产能的动态调控;第六、绿色安全生产食盐,将环保、卫生、健康、清洁生产等量化具体化,并且与生产许可证,安全许可证环境评价紧密结合起来。
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井矿盐工业发展推进四效改五效,MVR,以及ME+MVR,卤水净化,废弃物再利用,提高生产自动控制水平;海盐工业发展推动互联网+海盐生产,提高机械生产水平,环境保护,压缩海盐场产能规模,产能出口转移;湖盐工业发展提高机械化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合理规划利用资源,理性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