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索普让化工“绿”起来
更新日期:2016-1-8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2015年12月4日,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院士和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副司长杨铁生带队的专家一行现场考察索普集团,为企业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路径“把脉”,同时开出“处方”: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深化两化融合,推进绿色管理智能化。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化工是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同时也是我国CO2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之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作为唯一以城市主题日参加气候大会的中国城市,镇江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和贡献。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解决产能过剩、加快生态资源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经济部分的描述,措辞比以往要严厉得多。新《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能源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方案》等政策措施的提出,迫使企业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应对体制改革压力,提升能源效率。
近年来,在镇江低碳绿色发展的征程中,镇江索普集团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实现了清洁生产,形成生态化工和绿色化工生产方式,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打造“索普样板” 守护青山绿水“作为全国第一家大型现代煤化工企业,索普集团在清洁煤化工或者绿色煤化工方面,应该说现在是全国样板,值得中西部地区很多发展煤化工的地方借鉴、合作,共同开发西部丰富的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在索普集团参观考察时如此评价。
工业企业不仅是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要主体,也承担着为节能减排提供产品、技术和装备的主要责任,其绿色、低碳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全社会低碳发展的进程。根据江苏省2014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结果显示,包括索普集团在内的万家企业共实现节能548.16万吨标准煤,累计节能2425.83万吨标准煤,提前并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索普甲醇联合装置2014年创造了连续运行511天的最长运行纪录,在新的检修周期内,甲醇合成催化剂现已连续运行了42个月,据最近的检测分析数据显示各项指标正常,有望连续运行4年以上。目前,煤化工装置的二氧化碳回收达到30万吨以上,回收率40%,吨甲醇水耗6.39。这些数据都充分表明了索普集团拥有的煤化工技术与运行方面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