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6-2-22 来源:江苏化工网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在相当多企业还在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不振等困难纠结时,大型国企镇江索普集团有限公司却在同样市场氛围中率先突围,以孜孜求索为深化改革灵魂,以科技、管理创新为促进手段,以盘活存量资产为突破口,以做深做长做宽产业链为拓展方向,拉开了二次创业的大幕。为此,记者专程深入企业进行了实地采访。
滚石爬坡 深化改革
2015年12月30日,室外天寒地冻,记者在索普集团大礼堂里看到的却是热火朝天的情景。在2016年“二次创业”目标管理责任书签订大会上,不论是参会的镇江市国资委领导和集团领导班子成员,还是刚刚承领了生产经营管理目标任务的部门负责人,抑或是参会的干部职工代表,无不被会议营造出的激情所感染。
镇江市国资委主任董和建提出高要求:“要把索普打造成镇江市国有企业改革的示范区,发展绩效、管理绩效、创新思路、党的建设方面的示范区,国有企业在底线思维、市场思维、担当思维方面的示范区。”
记者利用晚上时间,对索普集团董事长吴青龙进行了短暂采访。这位公司掌门人2015年6月才刚刚履新董事长职务。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忙,是必然的。半年来,除了睡觉,他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着索普的脱困和崛起之路。现在,他终于成竹在胸,有了破解发展难题之策。
“索普的根在于醋酸,所以今后的发展还是要立足醋酸,但要跳出醋酸,根本出路就是加快发展醋酸产业链。”吴青龙告诉记者,如果把1992年索普在国内率先攻克相关技术、奠定了民族醋酸工业作为公司首次创业的话,那么,打造综合性大型现代化企业就是索普的二次创业,是企业发展史上一项神圣而伟大的使命。
为了实现这个宏大目标,也为了巩固与打造索普这个行业旗舰企业,吴青龙提出了“一核双主业、多极运作”的发展战略。一核,就是加快主业醋酸产业链的打造与发展,占领行业制高点;双主业,就是将以物流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纳入主营业务;多极运作,就是调动一切企业存量资源拓宽业务,尽可能推动公司独立运作,实现“双创”。
在随后的深入采访中,记者明显感受到了改革探索赋予索普这个近60岁老国企的蓬勃朝气,以及打造现代化大型企业的虎虎生气。
在主业醋酸产业链的延伸与优化过程中,索普走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其中,3万吨级合成气制乙醇项目入选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获得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该技术由索普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国五环工程公司共同合作开发。
在3万吨级合成气制乙醇(醋酸加氢)中试现场,技术人员介绍,醋酸催化加氢直接制得乙醇,是乙醇生产的全新合成路线,它改变了传统乙醇生产路径,综合评价效益凸显。新工艺可对醋酸进行高附加值加工延伸,为当前严重过剩的醋酸业开辟“泄洪”渠道;也可解决传统乙醇生产的与人争粮问题,有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能大幅降低乙醇生产成本,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型特点,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据介绍,该项目中试完成后,下一步将依托示范装置研究催化剂放大应用、工业化关键技术突破以及工业装置集成性,开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30万吨级工艺软件包,为大规模装置建设和运行提供技术和经验支持,并为把该技术推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创造条件。目前,索普正在牵头制定的合成气制乙醇标准,将有望成为国家标准的蓝本。
作为企业主要决策者,吴青龙对该项目有着更加高远的谋划。他表示,索普作为醋酸行业理事长单位,将毫无保留地对行业提供包括设计、建设、开车、维护一条龙服务,“就像当初国内企业普遍受惠于索普醋酸技术一样,我们希望该技术能为更多业内企业带来福音。”他由衷地对记者说,笑语里流露着真情。
内外兼修 多极推进
索普集团实施二次创业战略,恰逢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而“三期叠加”带来的阵痛不容任何企业躲避。在过剩经济下,依赖投资扩大简单再生产的粗放经营模式已经落伍,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集约化模式方兴未艾。显然,这就要求企业重新审视与合理调动内部资源,积极参与社会分工,在日益细分的现代化大生产中寻求存在位置。
对此,索普集团董事长吴青龙说,在实施重点上,要加快科技、金融、互联网+、物流、创普、投资六大平台打造,并注重管理、义工、党建、科研四大品牌建设,持续强化四个能力,即:责任担当、市场竞争、产业发展、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推进五个转变,即:有序发展向一体发展转变、产业联动向协同共进转变、产业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指标考核向全面管理转变、习惯文化向创新文化转变。
在吴青龙看来,当前服务业已占据国内经济的半壁江山,并且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为此,作为索普着力打造的第二大主业,现代物流业列入了集团发展重点产业。集团整合了内部庞大而过剩的辅助功能,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将其悉数推向市场谋求自立自强,旨在实现多极发展并最终反哺主业的经营目标。由此打造了包含物流储运、环保科技、信息工程、内外贸易、技术服务、基金运作、生态旅游等业务在内的15个独立运行的有限公司。目前,多数公司已将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
其中,索普港公司充分发挥“铁公水”江河陆联运优势,有机整合相关资源,同时创造性地融入互联网+贸易板块,以危化品物流、铝制品大宗商品为主,大众散货为辅,打造集采购、运输、储存、装卸、配送、分销、信息处理的综合性物流平台。由此将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成为集团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再如东辰环保科技工贸有限公司,攻克醋酸尾气回收一氧化碳项目。该项目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变压吸附工艺,对原本通过火炬燃烧排放的醋酸高压吸收塔尾气进行分离提纯,回收生产纯度为98.5%的一氧化碳,作为原料气供给醋酸装置使用,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节约了资源。
该项目2015年7月建成调试,8月份投运后,回收产品气2500标准立方米/时,年回收一氧化碳2070万标准立方米,年可增产醋酸5万吨,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利润近2000万元,同时可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与此同时,项目实现了装置废气资源的综合利用,既降低生产消耗,也使索普醋酸产品竞争优势更为显著。
面向未来,索普集团还将借助金港产业园的优势,积极吸引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专业物流的集聚和发展,促使化工产业绿色化、生态化和循环化,从而形成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强大的资本运作平台和健全的产业配套设施,研发设计生产性服务为主的2.5产业、新低碳制造业等非化工产业集群。
索普还独具匠心,组建了特色鲜明的工业概念旅游公司,丰富了现代服务业的内涵。据吴青龙介绍,索普集团联袂镇江旅游联合会共同打造的这家新概念公司,就是要借助镇江这个著名的江城旅游城市,充分利用索普高达50%绿化率的花园式工厂优势,延伸地方旅游线路,开辟行业内首家工厂公园,让四面八方的游客感受与领略现代化企业的风光与风景,开启一扇认识了解化工企业的窗口。
记者在索普生产现场看到了各种重要装置、设施旁设置的块块展板,简繁有度地介绍了生产工艺过程、节能减排数据、环境贡献等内容,恰似旅游景点介绍。“敢于开门迎客是需要有些胆量的,而索普欲将其办成工业旅游项目,自身环保、安全不过硬,是不敢为之的。这在彰显企业自信的同时,也是不断给自身加压,促进公司向一流企业迈进。”吴青龙说。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风景如画的革命老区茅山脚下的索普西海湖度假村已初具规模。这个集观光、休闲、疗养、拓展训练、皮划艇和山地车训练比赛于一体的大型度假村,丰富了生态旅游内函。目前,索普集团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基本建设,将于2016年4月迎来全国山地车比赛。
强基固本 提升管理
索普集团实施声势浩大的二次创业,在制定策略和落实手段上,既看重创新驱动,也注重管理提升,还侧重开源节流,采取的是一套全面出击的“组合拳”。而在员工精神层面塑造上,则是倡导求索、进取、激情、向上等品质培育与重塑。显然,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结合,构筑了索普二次创业众多精彩看点。集团董事长吴青龙在不同会议上多次表示,二次创业并不是索普抵御当前困难的权宜之计,而是对发展做出的又一次重要决策。
毋庸讳言,目前在一些国有企业中,效率低下、资产闲置、机构重复、人浮于事、管理漏洞等问题还相当普遍,这些都可能形成掣肘企业的负能量。为此,索普决策层果断提出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口号,并特别提醒干部职工,在当前市场持续低迷情况下,每增加一项收入来源,降低一项费用支出,堵塞一处管理漏洞,都会带来经济效益。索普还发动广大员工献计献策,找问题、找不足、找漏洞,找改进点、找增长点、找效益点,并把收集上来的所有合理化建议进行归纳排序,按照轻重缓急程度,每年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实施百项管理工程,并对完成情况优秀的10项管理工程给予表彰奖励。事实证明,效果非常明显。
吴青龙告诉记者:“管理优化是无止境的,通过持续改进,相信企业的各类资源要素就会不断趋向合理,从而发挥出最大效率。”他说,实施百项管理工程对内是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对外就是提升综合竞争力。
在效率提升方面,记者看到了颇具胆识的一项管理工程项目——机构重置。从2016年1月1日开始,索普集团新的机构体制开始运行。“这次机构调整之彻底,覆盖面之广,是集团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集团党委副书记范立明介绍说,新体制要求摈弃的是“物理整合”,避免简单拼凑;倡导的是“化学融合”,重在聚能裂变。原集团部室员工有110余人,此次调整后仅为58人。员工少了,工作却没有减,这就需要重新梳理职能,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能,在二次创业中凝神聚力,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而在索普倡导的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实践中,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带来的成果尤为显著。
据索普集团总经理胡宗贵介绍,依据《索普集团生态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当前八大工程21个项目已经完成三分之二,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回收综合利用为代表的节能减排项目,已成为索普优化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新亮点。其中,年产能20万吨的二氧化碳回收项目已投运,拟在2016年再建一套20万吨食品级回收装置。
胡宗贵随后用一组数据加以说明:“到2016年底,二氧化碳回收率将达到75%以上,由此增加1.8亿元产值。”其中,厂区一氧化碳回收装置,回收纯度为98.5%的一氧化碳,可作为原料气使用,增加产值3000万元,既降低生产成本,还减排二氧化碳约2600立方米/小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胡宗贵介绍的另一个循环经济项目是硫回收。该项目装置采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40%的荷兰荷丰改进型克劳斯技术,设计年回收硫黄6000吨,硫化氢尾气处理率达99.9%以上,与之相配套的三套脱硝除尘改造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2016年底建成后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硫672吨、粉尘45吨。
索普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从中获取了巨大经济效益,并对环境改善作出重大贡献,受到了广泛好评。“作为全国第一家大型现代煤化工企业,索普在清洁煤化工或绿色煤化工方面,应该说现在是全国样板,值得中西部地区很多发展煤化工的地方借鉴,与之开展合作,共同开发西部丰富的资源。”2015年1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在索普集团参观考察时,高度评价了索普的做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索普的低碳经济经验对外产生了巨大吸引力。2015年9月,在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上,索普与美国普莱克斯公司就醋酸造气工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空分配套装置项目签署合作备忘录。2015年10月底,在首届江苏索普清洁煤化工综合高效节能减排技术交流研讨会上,煤化工行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在于节能减排,走高效清洁煤化工发展之路成为业界共识,索普实践与经验被充分肯定。
“对于企业来说,不应将实现低碳发展视为压力,而应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吴青龙愿意与更多同行分享索普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