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6-11-3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张一鸣 | 在线收藏 |
---|
石油石化行业与国民经济休戚相关,作为基础能源,石油提供着与人们衣食住行相关的各种原料。石化产业不仅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也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但由于行业对环保和安全要求极高,导致围绕石油石化产业污染的各种争议性话题此起彼伏。
如何在经济增长与产业布局中找到平衡点,一直是石油石化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在第三期北大央企论坛上,人们围绕石化产业布局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石油石化行业的环境保护等,展开热烈的讨论。专家们认为,石化产业布局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其中的关键一环是要与公众充分沟通,而消除公众顾虑,优化石化产业布局,需要政府、企业和媒体的合力。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大地说,在石化行业的各种环境保护问题上,要防止鼓吹邻避效应,防止鼓吹极端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只顾自己不顾社会需求的观点,政府要加强宣传,媒体要客观报道,公众要加强认知。
2015年5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部署石化产业布局,意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从源头上破解石化产业发展的邻避效应。《方案》中称,我国乙烯、对二甲苯等高端石化产品严重短缺,市场潜力较大。
国家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能华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建伟指出,石化产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做好石化产业布局,对拉动社会投资和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石化产业潜在的安全和环境风险,也使其布局和落地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
经过持续多年的产能扩张,我国的炼油化工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石化产业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分别居第二位和第四位。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副总工程师张福琴说,中国的石油石化企业掌握了千万吨级的炼油加工技术,具备技术创新和工程能力,先进炼油厂的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5年我国炼了7.56亿吨油,炼油能力高居第二。
一些新项目的上马变成舆论热点。最近几年,福建等地连续发生的多起因PX等项目建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便是案例之一,影响公众对石化企业的认知、对石化产业的了解,担忧石化产业会影响到公众的日常生活。
有分析认为,这些事件的发生,既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松懈、地方监管缺失密不可分,也与民众对PX等石化产品认知不足、舆论宣传引导不够密切相关。因此,有关各方面要加强石化知识的科普,提高民众认知水平;此外,要重视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与此同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逐渐健全安全保障体系也很重要。
王建伟指出,在高危行业推行,甚至强制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是一种针对性的尝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是在综合分析研究工伤保险、各种商业保险利弊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一些通行做法和经验,提出来的一种带有一定公益性质,采取政府推动、由商业保险机构专业化运营的新的保险险种。该险种在石化行业的推广,将有助于对相应责任的赔偿,分散企业面临的安全和环境风险,并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009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在高危行业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日益受到重视,将保险机制引入安全生产领域成为可能。”王建伟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妨尝试更多的市场化机制,让各类市场组织与政府、企业一道参与安全生产和社会管理,促进安全生产服务业发展,最终促进石化行业安全生产和科学布局,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总之,当前中国的能源战略正向着绿色和低碳的方向发展,减少煤炭消费量是大势所趋,但短时间内很难大幅降低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因此优化石化产业布局,促进行业发展显得尤其重要,同时,优化石化行业布局,也是能源供给侧革命的重要方面,需要多方合力,一方面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对存量进行优化,同时保证增量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