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7-1-18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作者:孙万章 | 在线收藏 |
---|
2016年,齐鲁石化热电厂强化专业管理,统筹安排本部和三个动力站装置负荷,合理优化机、炉运行方式,增产、增供、优供、降本成效显著。全年发电39.8亿千瓦时,完成年计划的106.94%,比计划多发电2.58亿千瓦时,供汽1126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9.34%,比计划多供汽96万吨,全面超额完成“双供”生产经营任务。
安全是做大总量的基石
齐鲁石化热电厂一直把做大发电、供汽总量作为生产经营的目标,只有做大总量才能为企业带来大效益,而做大总量的前提是有安全支撑,否则就是空谈。
2016年,热电厂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与生产并行,没有备用锅炉,如何既能做大总量,又能保证安全,成为该厂着力研究解决的课题。
该厂为确保安全无事故,建立了四级监护网络。车间书记带头,组织车间工会进行车间级、全区域的安全监督,排查安全薄弱环节和违章违规行为。各车间纷纷成立了以车间安全总监和安全员为主的安全专业督查和以专工为主的安全条件措施确认组,全天、全区域、全过程监护。
为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应急能力,他们积极组织开展运行大横班安全警示教育培训,累计培训运行、检修职工、车间管理人员1000余人。通过观看集团公司、电力行业典型事故案例视频,吸取地方企业事故,开展风险防控分析与隐患排查治理,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加强作业许可管理,制定了11个职能科室、9个工作组应急处置卡,车间编制岗位应急处置卡185个。
4至10月份,电气一路推广大电流节电测温法,对全厂3000多处大电流节点进行远红外测温,砍伐架空线路下树木1285株,检查防雷接地点305处,择机消除了6大隐患,确保了电气设备运行正常。
截止2016年12月31日,齐鲁石化热电厂实现连续安全运行793天,创造了新的运行纪录,为安全保供、做大总量奠定了基石。
汽电平衡助推“双百”常态
公司“双百”生产任务提出后,给热电厂提出了新的要求,“双百”生产任务能否完成,热电厂安稳供电供汽至关重要。
公司大负荷生产下,热电厂的难题就是每时每刻保证电、汽平衡,适应负荷变化,才能确保公司炼化装置生产稳定。为实现汽电平衡,热电厂统筹安排主厂区和三个动力站超洁净排放改造和机炉检修,加强日常生产调度组织,确保公司炼化装置用电、用汽安全。
为实现信息化助推蒸汽联动平衡,优化蒸汽管网结构,年初在能源分析与诊断系统中开发了“蒸汽实时监视报警系统”,生产调度根据系统数据实时组织蒸汽平衡,实现供汽管线、用汽用户压力、温度、流量、蒸汽流向等参数的实时监控,为做大总量提供了保障。
乙烯动力站燃煤锅炉投用后,低压、高压蒸汽进入乙烯蒸汽管网,在塑料厂处与本部来的蒸汽出现“顶牛”现象,此处蒸汽停滞,温度降低,一旦一端蒸汽变化时,品质差的蒸汽将影响化工装置生产。
为保证新区管网安全,他们进行优化调整,制定解决方案,消除了威胁设备安全运行的隐患,做大总量更顺畅。
做好产汽成本加减法
热电厂在确保生产安全、汽电平衡的基础上,根据产汽成本优化运行,降低高成本蒸汽,增供低成本蒸汽,真正实现效益最大化。
他们根据主厂区及三个动力站供电供汽成本,优化运行方式和负荷调配,增加主厂区负荷,压减炼油、二化站负荷,让发出的每度电最经济、供出的每吨汽成本最低。
在优化好二化动力站、炼油动力站产汽、发电的同时,热电厂把今年压减乙烯动力站燃油锅炉负荷作为重点。
热电厂乙烯动力站产出的高压蒸汽是乙烯裂解炉运行的动力源,每吨燃油炉比燃煤炉产汽成本至少高150元,制约着动力站整体效益的提升。如何使乙烯动力站降低成本,是热电厂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降低产汽成本,年初,他们确定了年压减燃油锅炉产汽50万吨的目标,这样就要求燃煤锅炉产汽总量增加。通过开展五值竞赛等活动,压减燃油炉负荷成效显著。
2016年11月25日,热电厂乙烯动力站站2台煤粉炉首次实现同时运行,首次停运3台燃油锅炉,开启了全新的运行模式,燃煤锅炉彻底替代燃油锅炉。
2016年,热电厂乙烯动力站累计压减油炉产汽58.3万吨,降本成效显著,助推效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