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7-4-11 来源:新疆晨报 作者:王薇 | 在线收藏 |
---|
废气、废渣、余热......含有多种高毒性物质,弃之不顾,是典型的环境杀手;绿色处理、循环利用,就是富含各种资源的“宝藏”。4月7日,昌吉州在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硅基新材料产业园举办的重点项目开工仪式上,集中开工的45个重点项目中工业项目占21个,其中,新疆东方希望“六谷丰登”循环产业群项目尤为引人注目。
这里提到的“六谷”即煤谷:依托准东3900亿吨整装露天煤田建成全世界最长的输煤长廊;电谷:将煤炭就地转化为工业生产所需的电力资源;铝谷:选用500KA预焙阳极铝电解槽技术生产铝及铝的深加工;硅谷:利用煤炭、硅石资源打造工业硅—多晶硅—光伏组件—光伏发电的硅产业链;化工谷:利用煤炭生产煤制烯烃和蛋氨酸等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生物谷:利用周边县市丰富的玉米资源和准东电厂富余的蒸汽生产赖氨酸及饲料,发展养殖业,养殖业废弃物经过生物发酵处理后生产生物肥料,改良戈壁滩土壤,进而发展新型种植业,让沙漠变成良田。
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说,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在准东建设一个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最终形成以煤化工、煤电、煤灰和精细化工综合利用的循环产业园区,以准东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原料,采用洁净煤气化技术生产甲醇,再以甲醇为原料生产聚乙烯,聚丙烯等高附加值的下游化产品。”
在准东,和东方希望一样,煤电、煤电冶、煤化工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循环经济效应初步显现,一块块来自地层深处、黑漆漆的煤块发挥了全部的能量,发展循环经济将煤炭资源循环利用,经济发展的“底色”逐渐“转绿”。
东方希望等煤电冶、煤化工企业自治电厂已经构建了“煤炭——电力——粉煤灰——环保建材”、“煤炭——电力——脱硫石膏——环保建材”循环产业链,从而达到煤电产业固废的处置和综合利用,减少工业固废的排放。新疆宜化2×330MW自备热电站、年产2×20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项目,年产50万吨离子膜烧碱60万吨聚氯乙烯及配套工程,年产200万吨电石渣制水泥综合利用项目,初步形成煤电化一体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国泰新华一期项目投资约120亿元,建设煤基精细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以BDO、PTMEG为核心装置,向上游、下游进一步延伸,生产高端、精细、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
原来也可以这么干净!是当日新疆晨报记者在准东采访后最大的感慨。在这里,林立的管道、高大的厂房,让人感受现代化气息。离厂区很近但几乎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整个厂区也看不到新疆晨报记者所担心的煤粉飞扬的场景,通过综合开发利用,煤炭被“吃干榨尽”,资源得到了最充分、最洁净的利用。
园区利用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这可这样描述:热电厂所使用的原煤出坑后,通过带式输送 机从煤矿工业场地直接运至电厂主厂房原煤仓燃烧发电;产生的电通过电网供应乌昌及内地;产生的煤灰运到园区内的砖厂做成渗水砖以及环保建材,以供建筑实用;产生的热、蒸气一部分用于园区内供热,另一部分通过管道运送至“煤制聚氯乙烯”工厂,生产聚氯乙烯,园区企业联动,相互之间形成一条产业链 。
新疆准东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肖仁俊说,目前准东开发区重工业企业较多, 准东开发区对辖区的大成能源等5家重点采煤采矿企业的矿坑上下风向处安装了TSP和视频监控系统,对新疆宜化等5家重点污染源排放企业的厂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位置,比如废水总排口、废气烟囱、废渣扬尘排污点都安装了视频监控,监控企业的排污行为,让企业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杜绝偷排行为。通过各企业上传的在线监测排污情况,快速有效的掌握企业超标排放行为,有效改善准东开发区周边环境。
准东,6年前还是一片荒野的景象,如今已成为一个生态型现代大型煤电煤化工产业示范区。这里,煤炭资源预测储量3900亿吨,占全疆储量的17.8%,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整装煤田;国内发电行业领军 企业神华、华电、国电、大唐等大企业、大集团云集准东;到2017年,准东建成火电总装机规模达到2331万千瓦,年均发电量达到1160亿千瓦时。
目前,准东40万吨合成氨、60万吨煤制尿素、60万吨PVC、50万吨烧碱项目已建成投产,以及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煤电一体化项目均聚于此。在煤电化的过程中,产品的附加值随着科技含量的增加而不断攀升。经自治区和国家发改委审查,于2015年6月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准东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作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