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北元“系统思维”助力电气设备运行
更新日期:2018-2-26 来源:中国氯碱网 通讯员:赵 帅 |
在线收藏 |
|
新春伊始,为了使电气设备运行水平更上新台阶,化工分公司动力检修分厂通过运用系统思维,全面分析电气设备管理过去存在的问题,以“提升电气基础管理”为目标,持续消除设备隐患,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全面保障电气设备安稳运行。
夯实电气基础管理,保稳定生产。“近年来,电气管理工作整体比较被动,主要体现在依赖公司安排的检修时间开展检修工作,使电气设备维护检修无明确周期,潜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导致电气事故难防难控。”动力检修分厂设备员刘海瑜对笔者说到。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动力检修分厂一是制定了设备定期维护安排表。主要是将日常电气工作罗列成工作表,制定检查时间、频次、检查班次、责任人及监督人。例如低压抽屉插件温度测量,每班由主操进行一次普查,发现异常高温插件及时停电更换;高压电缆头每月20日夜班由主操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排查电缆头有无放电、拉弧现象,并做好记录;电气消防系统检查每月15日早班由副操进行排查,有异常及时汇报处理。二是编制大型、关键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案,提高维保标准和检修质量。主要通过编写变压器、室外母线、PT/CT、无功补偿器、直流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大型机组等基础性大型设备检修标准和检修周期,确保检修时检修人员对照标准精心维护,进而提高设备检修质量。三是对性能退化和陈旧的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根据前期的排查与诊断,分厂决定对氯碱540、PVC合成转化、一次盐水等工段腐蚀严重的电缆桥架进行更换;其次对10KV高压综保装置万利达310系列和合富共展310无扰动快切装置进行更换,彻底解决由于设备版本陈旧,导致运行性能不稳定的现状。
完善技术管控,持续消除设备隐患。生产设备的稳定运行,不仅离不开完善的技术管控,更离不开对隐患的持续消缺。为此,动力检修分厂一是完善供电系统计量检测,通过增加35KV进线电压、电流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电压电流异常信号;同时利用万利达监控计量系统将307变电站和302变电站电度自动生成报表划归303变电站和305变电站进行管理计算,杜绝由于数据传达不及时导致电度计量不准确的现象。二是深层次排查拉弧、放电等现象。因电气设备属于全隔离设备,目前执行的当班巡回检查还存在盲区,因此动力检修分厂规定35KV、10KV系统每半年必须安排一次停电检修工作。一般轻微放电必须一个月内处理,较严重的放电立即申请计划性停电处理,特别严重的放电,立即逐级汇报申请停电处理。三是对公用工程影响大、范围广的核心设备,在执行定期维护的同时,寻求先进的技术配件进行维护与替换,进而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四是推行设备“零故障”运行理念,落实十字管理法(破、缺、裸、乱、挤、堵、闪、晃、仿、瞒),夯实设备素质,进而实现设备“零故障”、“零隐患”运行。
提高工作标准,更好服务于生产。为了打造一支强大的电气专业团队,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系统。动力检修分厂一是通过之前成立的电缆头制作小组、预防性试验小组、电机润滑小组、照明小组培养挖掘精尖人才,并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实践考核,力争小组成员人人做到“一技顶百夫”。二是对标学习先进分厂检修作业标准化管理。通过对标学习检修准备工作、检修过程、结束验收等环节,使得电气现场检修作业标准化得到明显提升,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三是对材料、备品备件上报进行严格把控。在材料上报前,各工段应会同分厂工程师进行材料选型,特殊材料的电仪备件需要备注清楚用途和场所,避免因材料上报错误导致到货后材料使用性能差或不能使用的现象;同时对于材料验收,无验收标准的上报材料时编制验收标准,有标准的结合现有物资到货验收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一律拒收。四是提高零星设备维修管理标准,做好施工作业安全技术交底,要让监护人明确施工目标及施工效果,也要让施工人员明白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才是合格的,同时要求监护人认真填写施工日志和验收记录,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新技术、新工艺进行重点检查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经得住考验。五是要求管理人员每月主动登门解决各分厂存在的电仪问题,努力做好服务工作。每月完成一件小事,年度完成五件大事,小事大事可以自行决定(或者直接上级给下级布置任务),但必须与现场棘手问题有关,进而保障电气设备高效安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