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化有群恒心匠心仁心“三心”工匠
更新日期:2018-6-8 来源:中国化工报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近日,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决定授予胡正喜、冯万荣、李治高、彭继忠、刘硕等30名同志“宜化工匠”荣誉称号。
“宜化工匠”是怎样炼成的?连日来,中国化工报记者走近这些工匠们,感知他们充满恒心、匠心、仁心的内心世界。
恒心:
解决疑难杂症
胡正喜,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电控部813电仪中心仪表技术员,在电仪岗位一干就是30年。30年来,他凭着刻苦钻研的精神,在生产中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
1994年,胡正喜负责太平洋热电公司电仪工作。为了确保一期项目顺利投产,他大胆质疑设计院的管架走向,后经反复计算核实,的确是仪表电缆和动力电缆数量有误。最后通过优化论证,减少各类电缆24千米,节约采购成本及施工费用56万元。在2012年的合成氨系统扩容工程中,胡正喜与工艺技术人员、设计人员一起,对每一个仪表检测点进行论证分析,对每一台调节阀进行流量计算,对每一路桥架进行优化配置,保证了工程高质量完成。
李治高,湖北宜化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盐事业部水采矿山工段长。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李治高现已成为卤盐矿山及卤水工艺的专家。
水采矿山生产面积6平方千米,管线长78千米,包括注水管、卤水管、淡水管、烧碱管、纯碱管、井卤管等。每一种管材的要求不一样,运行压力等级不一样,流体温度也不一样。李治高凭着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制定了管道检修标准和抢修程序。
2015年,李治高组织参与氨碱工程水采项目,多次攻关,优化生产流程。特别是碱渣注井、卤水防垢、渣桶稳流等工艺的技术改造对水采项目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匠心:
力求精益求精
冯万荣,重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合成氨事业部合成工段主任。从2005年至今,冯万荣对合成岗位原始开车及触媒升温还原和纯化过程进行总结和研究,编制出原始开车和触媒升温还原操作及注意事项技术措施,成为员工学习和借鉴的样板。
2008年,冯万荣独自编写的《合成工段技术问答》得到宜化领导的肯定,并在全集团印发学习,确保了各子公司合成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他积极收集、学习先进技术,结合公司生产实际情况提出合成工艺优化管理和技术整改方案,经公司专题讨论通过并实施。
彭继忠,重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制盐事业部矿山工段主任。“工作,除了精益求精,还要创新。”彭继忠如是说。
渣桶精卤回收技术改造的目的是缩减渣桶渣液的沉降时间,提高渣桶周转能力和精卤回收量,降低渣泵运行负荷。彭继忠带领团队多次修改、完善技术改造方案,改造后的渣桶内渣液沉降时间从26小时减至12小时,提高了渣桶的周转能力,增加了渣桶精卤回收量,提高精原比2.8%。
重庆宜化每年卤水净化使用的工业碳酸钡原材料成本高达5000万元。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彭继忠优化卤水净化工艺,采取制盐母液注入井下溶腔内的技术改造,年增效2000万元。
仁心:
无私传授技能
刘硕,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有机事业部甲醛工段技术员。对待工艺技术,刘硕一丝不苟;对待员工,刘硕无私传授技能。
甲醛是生产季醇的原料,检修时若控制不到位,随时有可能导致季醇因原料不足而停产,而且甲醛检修清洗任务繁重,往往需要加班加点。刘硕每次都会带领员工一起奋战到最后,并坚持战斗在一线,有时一干就是几天几夜。检修结束员工们休息了,他却依然守在现场,直到所有工艺指标、产品质量达产达标,他才安心回家。
刘硕深知,稳定生产靠的是员工。为了让员工的操作技能不断提高,他每天坚持带当班员工到现场教学,内容从工艺流程到工艺指标,从正常操作到异情处理。除了传授技能外,他还乐于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久而久之,员工们亲切地称他“老大哥”。
“技能,传承下去才有价值。”这是经常挂在胡正喜嘴边的一句话。他深知传、帮、带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他要求仪表维护人员一定要闯过工艺流程、生产操作、事故预案3道关。他现场做示范,边讲理论知识边教操作技巧,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无偿地传授给年轻的电仪工。从1990年起,胡正喜以平均每年2人的数量培养宜化电仪人才,先后带出了外派新疆的陈义彰、双环公司的谭成丽、股份电仪尖兵郭小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