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准东1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推进
更新日期:2025-7-9 来源:石化科技微讯 编辑:氯碱网 |
在线收藏 |
|
7月6日,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160万吨煤制烯烃重点项目第5次调度会,旨在对标对表按照节点、进度,对加快推进烯烃项目建设进行再部署、再动员。
会议指出,160万吨煤制烯烃重点项目推进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前期协调审批提速,部分标段已开工。但是,现场施工进度与既定节点存在明显差距,既影响全年固投目标任务的完成,更影响到到区域能源战略布局的整体推进。
会议强调,必须摒弃“缓一缓、等一等” 的懈怠思想,要将差距视为发力点,以“当下即攻坚”的姿态扭转局面,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年初立下的 “100亿元、60亿元” 固投目标,是集团对上级的庄严承诺,也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各层级、各环节都要对照目标要求,拧紧责任链条,做到每一项任务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到底,确保工作部署不偏向、不走样、不落空。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任务落地生根,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啃下硬骨头,全力以赴实现既定目标。
1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由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和新疆东明塑胶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各80万吨/年。项目体量大、建设周期长,对于自治区和昌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前,准东开发区已多次召开调度会,强调要政企同心,压实责任链条,破解要素瓶颈,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此次调度会的召开,再次彰显了准东开发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坚定决心。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表示将按照会议要求,积极行动起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确保项目建设按照节点、进度完成各阶段任务目标,为昌吉州和自治区经济发展贡献准东力量。
准东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冬生主持调度会。
新疆准东两大煤制烯烃项目前景分析
新疆准东地区凭借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发展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视以及对煤化工产业政策的引导,准东地区的煤制烯烃项目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中,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和东方希望集团准东煤电化一体化项目备受关注。这两大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准东地区乃至全国的能源化工产业格局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其前景值得深入探讨。
项目概述
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高达208.58亿元,位于准东开发区火烧山产业园五彩湾四号露天矿坑口神其路西侧。项目以五彩湾四号露天矿煤为原料,采用粉煤加压气化、净化、甲醇合成和甲醇制烯烃等工艺,还将引入绿氢耦合制烯烃技术。配套建设有电解水制氢装置,计划通过逐步建设,最终形成较大规模的绿氢产能。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年产80万吨烯烃的能力,产品主要为聚乙烯、聚丙烯等。
东方希望集团准东煤电化一体化项目
东方希望集团准东煤电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90亿元,位于准东开发区彩南产业园。项目建设周期为2025年至2026年,将现代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深度耦合。主要采用粉煤加压气化、净化、甲醇制烯烃等工艺,每年可就地转化原料煤约600万吨,主要生产乙烯、丙烯、丁烯、液化石油气等产品。
优势分析
—— 资源优势
准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整装煤田,预测煤炭资源储量3900亿吨,占全疆储量的17.8%,全国储量的7%。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煤制烯烃项目提供了充足且低成本的原料保障,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当地煤种以不粘煤为主,其次是长焰煤和弱粘煤,是非常好的动力、化工、制油、制气用煤,适合作为煤制烯烃的原料。
—— 政策优势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明确准东为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国家和自治区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新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旨在将新疆打造成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政策的支持不仅体现在项目审批上,还可能在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方面为项目提供便利,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建设和运营。
—— 技术优势
两大项目均采用了先进的粉煤加压气化、净化及甲醇制烯烃等工艺。例如,新疆山能化工项目采用山东能源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吨/天OMB新型粉煤半废锅气化技术,能满足高灰熔点、高灰分煤的清洁、高效气化需求。同时,两个项目都注重与绿氢技术的耦合,通过引入电解水制氢装置,利用绿氢替代煤制灰氢,可降低碳排放强度,符合“双碳”目标要求,也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 产业链优势
准东开发区按照规划,将重点围绕这些煤制烯烃项目,科学布局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等下游产业链。这有助于两大煤制烯烃项目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单一产品市场风险。项目建成后,可利用准东的优质煤炭资源生产聚乙烯、聚丙烯等基础化工产品,为下游塑料加工、包装等行业提供原料,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 成本优势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在考虑出疆运费的情况下,煤制烯烃可实现毛利3969元/吨,毛利率45%。新疆煤炭坑口价低于全国均值,且准东地区正在推进引水工程和管道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瓶颈有望得到缓解,运输成本也将逐步降低。此外,当地丰富的光伏资源可用于绿电电解水制氢,降低绿氢成本,进而降低煤制烯烃的生产成本。
市场前景
—— 国内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烯烃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烯烃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化纤等众多领域。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在包装、建筑、汽车、家电等行业有着大量的应用。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对烯烃的需求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为新疆准东煤制烯烃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空间。
—— 国际市场机遇
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化工产业仍在不断发展,对烯烃类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步上升。新疆地处“一带一路”核心区,准东的煤制烯烃项目可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利用地缘优势,将产品向中亚、西亚等地区出口,拓展国际市场。
—— 替代进口潜力大
我国是烯烃消费大国,部分烯烃产品仍需进口。发展煤制烯烃项目有助于减少对进口原油制烯烃产品的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化工产业供应链的稳定。随着国内煤制烯烃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国产煤制烯烃产品的竞争力将不断提升,替代进口的潜力巨大。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前景
—— 低碳技术应用
两大项目均采用了绿氢耦合制烯烃技术,通过引入电解水制氢装置,利用绿电制取氢气参与烯烃生产过程,可有效降低项目的碳排放强度。同时,项目还可能配备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如新疆山能化工项目承担了环保示范任务,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符合全球低碳发展趋势。
—— 循环经济模式
东方希望集团准东煤电化一体化项目将构建“煤—电—化”全产业链循环经济生态,新疆山能化工项目也可与周边煤矿等形成产业协同。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例如,项目产生的废渣可用于建筑材料生产,余热可用于发电或其他工艺环节,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挑战分析
—— 水资源压力
尽管准东地区正在推进引水工程,但煤化工项目用水量大,水资源短缺仍可能是长期面临的问题。若水资源供应不足,将影响项目的正常生产运营,甚至可能面临因缺水而限产的情况。同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废水处理也是项目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国内煤制烯烃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纷纷布局相关项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除了国内项目的竞争,国际化工巨头也在不断提升其生产技术和产能,对国内煤制烯烃项目形成竞争压力。准东的两大项目需要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不断提升竞争力,以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
—— 技术创新压力
煤制烯烃技术仍在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为了保持竞争力,项目需要持续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跟上行业技术发展步伐。例如,在绿氢生产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等方面,需要不断优化,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还需要培养和引进相关技术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 政策法规变化风险
环保政策、能源政策等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可能对项目产生影响。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未来环保标准可能会进一步提高,项目需要不断满足更严格的环保要求,这可能会增加环保投入和运营成本。此外,能源政策的调整,如对煤炭消费的控制等,也可能会对项目的原料供应和生产规模产生影响。
新疆准东的两大煤制烯烃项目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政策支持和先进的技术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丰富的煤炭资源为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原料基础,政策的扶持为项目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先进的技术和产业链布局则有助于项目提升竞争力和附加值。从市场角度看,国内外对烯烃类产品的需求增长为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低碳技术的应用和循环经济模式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然而,项目也面临着水资源压力、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创新压力和政策法规变化等挑战。但总体而言,只要项目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挑战,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优化管理、拓展市场等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就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为准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我国的能源化工产业升级做出重要贡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