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快报 >> 详情

曙光绿华BDO联产PBAT项目全线贯通

更新日期:2025-9-26  来源:BDO研究院  编辑:氯碱网   在线收藏
    9月23日,位于新疆第二师铁门关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的新疆曙光绿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年产10万吨BDO(1,4 - 丁二醇)联产12万吨PBAT项目实现全线贯通,成功产出纯度达99.72%的优等BDO产品。
    该项目总投资35.69亿元,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工艺较传统路线减少燃煤30万吨,环保优势突出;全面投产后,预计日产量超300吨,年销售收入可达35.31亿元,同时新增就业岗位660个。从项目推进时间线来看,2022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2025年8月20日乙炔装置投氧成功并进入试生产阶段,至9月下旬顺利产出合格产品。
    曙光绿华的投产并非个例,2025年以来,国内已有多个BDO项目陆续释放产能。据行业动态梳理,新疆新业二期14万吨、美克化工五期10万吨、四川永盈18万吨、山东联盟10万吨等BDO项目先后投产,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供应规模。这场BDO扩产浪潮始于2021年,一方面受可降解塑料相关政策驱动,下游PBAT等需求领域的发展预期刺激企业布局;另一方面,此前BDO价格曾达到历史高位,盈利空间吸引资本涌入,多重因素叠加下,扩产趋势至今仍在持续。
    当前国内BDO产能布局呈现鲜明的资源导向特征,且集中度不断提升。其中,西北地区依托丰富的天然气、煤炭资源,成为产能增长最快的区域,新疆、宁夏等地聚集了一批重点项目,如美克化工(累计规划产能46 万吨)、蓝山屯河(30万吨)、曙光绿华(10万吨)等,形成了规模化产能集群。与此同时,内蒙古凭借电石资源优势,在乌海地区构建起BDO产能集群,重点企业围绕电石原料布局生产。整体来看,新疆与内蒙古乌海两大区域合计贡献了全国超60%的BDO产能。
    产能的快速扩张与需求增长放缓之间的矛盾,已导致BDO市场供需天平倾斜。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BDO有效产能已达517.2万吨,而行业产能利用率仅维持在50%左右,供需错配问题突出。
    供需失衡直接反映在价格与企业盈利层面,截至9月中旬,华东地区BDO散水价格稳定在7400元/吨,较8月均价下跌3.71%,跌至年内低位;与2021年31000元/吨的历史峰值相比,价格缩水近80%。成本端与价格端的倒挂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压力,即便在8月底传统 “金九” 旺季期间,下游PTMEG、PBT、PBAT 等领域装置重启增多,行业开工率提升带动刚需补仓,也仅让BDO市场止跌进入僵持状态,未能形成有效反弹,核心原因在于供应增量始终大于需求增量,产业链成本传导不畅,终端企业对原料采购议价情绪浓厚,市场缺乏向上动力。
    面对行业过剩压力,产业链整合成为企业重要的自救路径。不少企业通过 “BDO+下游” 一体化布局,试图消化自身产能、控制生产与运营成本。例如,曙光绿华在建设10万吨BDO产能的同时,配套联产12万吨PBAT;君正化工则构建了 “焦化—甲醇—BDO—PTMEG” 闭合产业链,实现上下游环节的协同联动,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提升抗风险能力。
    当前BDO行业已从过去的 “数量扩张” 阶段进入 “结构调整” 关键期,短期来看,在供需双增的格局下,BDO市场将继续维持僵持态势,价格波动主要依赖三大变量:一是行业内装置检修情况(检修产能增减影响短期供应);二是新产能投产进度(新增产能释放节奏改变供应预期);三是国庆前后新疆地区的运输情况(运输效率影响西北产能向外输出)。
    未来,BDO行业的核心命题将是 “洗牌与升级”:具备原料自供能力、下游一体化布局的头部企业,有望凭借成本与技术优势在竞争中存活;而缺乏产业链支撑、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或将面临减产、转产甚至退出市场的风险。此外,拓展外部市场与开发新应用场景也将成为消化过剩产能的重要方向,一方面,东南亚地区BDO需求增长潜力较大,为国内产能提供外部消化渠道;另一方面,开发医用级、电子级等高附加值BDO产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将帮助行业摆脱对传统需求的依赖,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转型。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