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快报 >> 详情

中国方案引领全球氢能产业发展

更新日期:2025-11-7  来源:中化新网  编辑:氯碱网   在线收藏

10月27日,能源·化工潇湘科创大会在湖南岳阳隆重召开。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国际氢能协会(IAHE)副主席毛宗强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系统阐述全球氢能产业现状与中国方案,为世界氢能发展指明路径。

当前全球氢能产业正面临“投资急刹”困境。2024年以来,欧美超百亿美元氢能项目搁浅,2030年低排放氢气潜在产量从4900万吨降至3700万吨,经济性、政策、技术三重困境让氢经济推进受阻。在此背景下,中国氢能产业却呈现“逆势上扬”态势,成为全球氢能发展的核心动力。

毛宗强介绍到,在绿氢规模与成本方面,中国已构建全球领先优势。截至2025年8月,中国风光装机突破17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45.9%,为绿氢生产提供坚实电力基础。依托巨量可再生电力,目前中国已投运绿氢项目超80个,规划年产能达300万吨,国家能源局预测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年产量将突破1000万吨,年减碳约2亿吨,相当于每年植树90亿棵。成本方面,2025年中国风光资源富集区绿氢生产成本降至15元/公斤,接近煤制氢加碳价水平,新疆库车百万吨绿氢示范工程等项目,标志着绿氢规模化应用进入“可复制、可推广”阶段,为氢能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攻关与场景落地同步推进。中国在碱性电解槽、PEM电解、高压储氢瓶、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环节实现突破,“金属-水蒸气制氢”技术的发展支撑氢能储运革命。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0%。工业场景中,新疆、宁夏等地建成千万吨级绿氢炼化、冶金、合成氨项目,年减碳规模达百万吨级,为绿氢在高排放领域应用提供“中国范本”。

政策与标准体系构建全链条保障。中国以“协同+创新+应用”为政策支点,通过财政补贴退坡与碳交易并行推动氢能市场化定价,发布近百项国家标准覆盖制储输用全链条,地方层面配套土地、电价优惠等形成政策矩阵,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同时,中国牵头制定碱性电解槽、高压储氢、氢品质检测等国际标准,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平台,为产业规范化、跨国贸易等保驾护航。

国际合作领域,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实现氢能技术与装备输出,累计向中东、非洲、南美输出碱性电解槽等相关装备超5GW,助力全球绿氢成本下降20%以上。此外,中国还引进欧洲顶尖团队攻关海上风电制氢等前沿技术,输出示范项目运营经验,形成“研发-制造-项目-资本”双循环格局,加速全球氢能创新,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绿氢供应中心奠定了坚实的伙伴网络基础。

毛宗强指出,中国氢能方案的核心逻辑是“技术为本、经济支持、政策护航”。技术层面促进技术进步,降低氢能各环节成本,让氢能具有竞争力。经济层面耐心资本,长期投资,把氢能资产变成躺赢型底仓。政治方面坚持碳中和不动摇,政策支持不间断。随着36亿千瓦风光目标的实现,中国绿氢年产量有望突破20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绿氢供应中心,预计年帮助全球减碳超5亿吨,重塑国际能源地缘格局,为全球应对气候危机、实现能源转型贡献关键“中国力量”。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