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头条 >> 详情

李寿生:为建设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不懈奋斗

日期:2018-11-26 来源:中国化工报  编辑:氯碱网   在线收藏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年也成为改革开放的开端。40年间,我国经济激荡腾飞,国内GDP翻了225倍,对外开放带来工业的巨大进步,石油和化学工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迅速成长为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创造了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历史上的奇迹。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化工报组织采访了行业的专家学者,请他们畅谈40年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40年来,石油和化工行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为建设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在此期间石油和化工行业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获得了哪些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将如何实现向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转变。中国化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
  记者: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这40年间,行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创造了哪些奇迹?
  李寿生:40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一是产业规模跃居世界前列,2017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8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462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182倍和50倍,产业规模位列世界第二;建立了从油气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煤化工、盐化工到农用化工、橡胶化工、医药化工,再到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化工装备等涵盖各专业领域、上下游相互衔接、齐全配套的工业体系。
  二是经济体制改革硕果累累,普遍建立起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一批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经营机制的石化企业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仅有县以上企业5400家,快速发展到2017年规模以上企业约3万家,形成了包含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格局,建成了一批石化产业基地,形成了一体化、集群化发展的新优势。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攀升,攻克了一大批长期制约产业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制出12000米特深井石油钻机、炼油全流程技术装备、乙烯以及芳烃成套技术装备等。特别是现代煤化工产业攻克了大型先进煤气化、合成气变换等世界级技术难题,走在了世界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前列。在可燃冰、石墨烯、纳米材料、3D打印材料、先进膜材料以及煤油混炼等前沿领域也取得了一批革命性技术成果。
  四是综合能耗和“三废”排放显著下降,先后引进推广了EHS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责任关怀制度、能效领跑者发布制度、碳核查碳交易制度等,积极开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评价与创建活动,推进从产品设计、生产开发、产品包装、产品分销直到回收处置利用的全产业链绿色化,初步建立起行业绿色产业体系。我们下大气力开展绿色环保技术攻关,在“三废”治理方面推广应用了一批绿色环保先进技术。同时,加快通用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十二五”为例,化工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2.5%,合计实现节能量约6125万吨标准煤,折合二氧化碳减排量约1.6亿吨;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五是积极“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2017年,全行业进出口总额达到5833.7亿美元,其中化学工业进出口总额达到3289.4亿美元。世界500强中的石油和化工企业都已在中国投资设厂,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我国石化企业也主动打入国际工程建设和油气勘探开发市场,承揽工程、建设项目、开发资源。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石油和化工资源开发类、产能合作类、工程技术服务类、国际贸易类等四大类企业积极“走出去”,构建以国内高端特色化工园区为起点,以中东、东南亚、中亚和俄罗斯等石化产业园区为中间战略支点,以中东欧高端精细化工园区和非洲石化园区为终点的化工产业链,更广更深地融入全球石化供应链和产业链,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记者: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征程中,石油和化工行业经历了重重考验,那么这一时期行业获得了哪些基本经验?
  李寿生:40年的开创性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必须坚持”。第一,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广大干部职工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端正思想路线作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的突破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闭关锁国向全方位开放转变。
  第二,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改革目标。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一方面抓量的积累,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经济总量迅速攀升;一方面抓质的提升, 实施科技兴化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突破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行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第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化改革。一是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各自优势,保证经济既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又平稳运行、健康发展;二是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了世界级大型企业集团,发展了创新型民营企业;三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鼓励先进、提高效率,又注重社会公平,普遍提高了职工的生活水平。
  第四,必须坚持和尊重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改革开放是大舞台、大学校、大考场。在这个大舞台上,锻炼出一大批德才兼备、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有胆有识的企业家,培养出一大批刻苦钻研、勇攀高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带头人。在这所大学校里,培养出一支政治强、作风硬、技术精的干部职工队伍。在这个大考场上,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企业、优秀干部和劳动模范。广大干部职工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风范,艰苦奋斗、严细实快的作风,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改革开放的长征路,为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作出重要贡献。
  第五,必须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近年来我们重视典型引路、整体推进,选择一批企业或领域先行试点,对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在全行业推广取得了很好效果。这种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改革推进方式,既有效控制了风险,又使成功经验迅速推广,为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六,必须坚持科学谋划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石油和化学工业40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坚持好、落实好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顾秀莲同志为首的化工部党组接过深化改革开放的重任,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要求,高瞻远瞩地作出“科技兴化”“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学吉化”的战略部署 ,极大地调动了全行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迎接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基础。40年来,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管理体制从化工部到石化局,再到石化联合会,从“六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再到进入新时代,始终坚持了“初心不改”“目标不变”,用行业整体团结的力量,取得行业发展的巨大成就。
  记者:石油和化学工业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那么行业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发力,实现由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向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的转变?
  李寿生:在新时期,全行业要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和生产要素的潜力与活力,培育行业发展的新动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加快向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跨越。
  一是要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推进油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改革,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建设和完善企业征信系统,进一步完善油气等资源性产品的财税体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长效机制,制定科学严格的节能、安全、质量、环保等标准和准入条件,有序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新增低端产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行业高端发展、绿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立和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行业创新体系,建设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突破一批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评价制度,加强技术交易平台建设,积极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资本化、产业化。
  三是深入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行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加快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以及绿色园区的评价标准,建立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体系,形成循环高效低碳的绿色生产方式,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深入推进责任关怀,培育绿色生态产业链,加快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责任关怀激励机制,推动更多企业和园区实施责任关怀;推进绿色技术创新,重点攻克油品及大宗化工原料绿色制备技术、“三废”排放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土壤修复技术、高效节能技术术等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进一步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使行业能耗和排放主要指标显著下降,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走在工业部门的最前列。
  四是务实推进“一带一路”石油和化工园区建设,打造上下游联动、国内外互济的全球石化产业链,推动“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加快中东、非洲、中东欧、俄罗斯以及东南亚等地区的“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建设,以大型骨干石化企业入驻带动产能合作类、工程技术服务类、资源开发类、国际贸易类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入驻,构建上下游联动、国内外互济的全球产业链。
  五是建设新时代先进文化,培育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广大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建设一支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一支高技能职工队伍,加快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让人才的活力竞相迸发。
新闻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