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快报 >> 详情

氢燃料电池产业:布局抑或观望?

更新日期:2019-3-25  来源:中国工业报  编辑:氯碱网   在线收藏

    3月21日,成都华气厚普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因在3月14~20日期间股价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2次达到异常波动标准,而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

    与厚普股份一同走强的还有氢燃料电池相关概念股。3月18日,氢燃料电池相关概念股集体高开,厚普股份、鸿达兴业、京城股份等涨停开盘,截至收盘一共有49支股票上涨。

    资本狂欢和企业蜂拥的背后是利好政策的首次“开闸”。“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这是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与此同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也增加了“加强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内容。这意味着国家层面开始重视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此次氢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战略导向已经很明确,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顶层设计将逐步完善。”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氢燃料电池产业目前还处在示范运营阶段,消费市场的打开,仍需要一定时间。”

    热议后的政策松动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对氢能发展的建议或提案,使得有关氢能及燃料电池话题迎来前所未有的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东风技术研究院院长谈民强在两会期间提交了长达2000字的《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建议》,建议由国家与地方政府层面协调解决制氢、储运氢的方案,加强氢燃料电池汽车及产业链的安全性问题研究,同步甚至要超前研究,取得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副董事长、总裁王凤英,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总经理黄河,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等则在加快充电及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上建言资政。

    来自《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年度报告2018》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中国共有27座建成的加氢站,其中3座已被拆除,另有16座在建。已落成的加氢站中,多数仅供示范车辆加注使用,尚未完全开放。为抢占氢能产业发展机遇,上海、武汉、苏州、佛山、张家口等近10个城市均出台了氢能规划。

    “上海应尽快明确本地加氢站建设的审批流程、审核标准和归口管理部门,推动加氢设施的推广普及,强化氢气站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基础保障作用。”对于上海地区的加氢站建设,上汽总裁陈志鑫建议。

    燃料电池是高效清洁利用氢能的最佳工具,也是普及氢能利用的核心技术。近年来,该技术在国际范围内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开始在多个应用领域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发展燃料电池技术,已被写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按照《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提出的目标,到2030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要“撞线”200万,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产业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

    在中海油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国际知名氢能利用科学家肖钢看来,如果氢燃料电池汽车能被广泛应用,则配套石油建立的整个工业体系将有重大变化,发达国家在过去200年内燃机时代积累起来的技术优势的价值将大幅缩水,这也给了我国一个战略布局的机会。

    也应看到,虽说我国已在燃料电池技术上取得了部分成果,但在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等一些关键材料上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一致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此外,整车企业尚未形成稳定的零部件供应体系,供应链薄弱,工程化能力不足,导致零部件的工艺质量低,产品一致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不足,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蜂拥下的企业布局

    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应用场景不仅仅是汽车,还可以应用于轮船、潜艇、分布式热电联产和备电系统等任何能源应用场景,氢能不仅是新能源的下一个确定性投资机会,更重要的是掀起能源革命,保障国家实现能源自主。

    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而言,由于能量密度高的优势被普遍认可将成为中国交通领域电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越来越多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燃料电池成本的逐步下降,其经济性也将逐渐显现。

    业内分析指出,我国燃料电池产业与2012年锂电池极为相似,政策自上而下支持,技术达到产业化条件,产业链国产化进程开启,企业加快布局速度,资本市场投融资热度持续上升。与此同时,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径逐渐清晰,前期通过商用车发展,规模化降低燃料电池和氢气成本,同时带动加氢站配套设施建设,后续拓展到私人用车领域。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一汽集团总经理奚国华表示,目前一汽集团已积极布局从氢燃料电池到商用车整车的应用,并同时关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发展。“今年我们会小批量生产一部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进行试运营。”

    2018年2月11日,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国家电网公司等多家央企参与的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国家级产业联盟——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我国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正在开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氢能联盟理事长、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多次表示,氢能在世界各国得到认可,是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副总经理马永生也在两会期间透露,中国石化已经在布局氢能产业,并对氢燃料电池做了相关研究。

    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发展战略不同的是,氢能的发展涉及国家与地方政策法规、能源体系变革和基础设施铺设,以央企为代表的行业领头羊已先行一步。

    然而,不少企业仍持观望态度。在被问及是否会涉足氢燃料电池,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坦言:“目前还在跟踪,先看看发展得怎么样,我预计它的发展速度不会特别快,尤其是在乘用车方面。”

    全国政协委员、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竺延风也提醒,“虽然东风汽车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开发准备,但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品化进程,我觉得大家还需要冷静,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业内关注的“十城千辆”推广计划有望在今年正式启动。而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基础较好的如北京、上海、张家口、成都、郑州、如皋、佛山等城市均有可能入选。

    “当前,燃料电池产业仍然存在产业链不完善,生产成本较高,加氢站建设以及相关产业标准滞后等问题。不过随着保障能源安全的紧迫感逐步加强,政府及企业布局的积极性高涨,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步伐加快,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于清教分析。

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