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市场资讯(VIP) >> >> 正文

吉化“11·13”事故后各地化企紧急行动全面自查

2005-11-21 在线收藏
尽管在石油和化工行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并非让人意想不到,但吉林石化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还是让全行业感到震惊。这起初步查明原因的责任事故教训值得深刻总结。但眼前的当务之急是各企业如何针对“11·13”爆炸事故进行自查。特别是岁末将至,这是各企业的安全神经最容易松懈的时候。值得欣慰的是,就在这次安全事故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开来之时,几乎全行业都坐不住了……

山东紧急整改设备缺陷

11月14日,山东省安委会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开展一次以危险化学品为重点的冬季大检查。凡是发现有事故隐患和设备缺陷的,要立即进行整改;在整改前或者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要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一时难以整改的事故隐患,要制定具体的整改计划、措施和整改时限。

山东省安委会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工作。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单位要针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爆炸>爆炸、火灾、泄漏、中毒等事故特点,制定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和药品,并加强演练。特别是加强应急救援中心和抢险队伍建设,做到整装待命,一旦接到紧急调令,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到达抢险一线。

山东省安委会强调,各级安监部门对全省排查确定的792家重点监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不间断地进行检查、督查。对全省2212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95家储存企业要加大巡查密度和执法检查力度,确保每个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始终处在可控、在控状态。

山西安监局立即部署四件事

吉林石化发生“11·13”爆炸事故后,山西省安监局迅速召开紧急会议,提出全省危险化学品行业当前要立即抓好四件大事。

一是立即在全省开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检查。由省安全监督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赴全省11个地市重点化工企业,重点检查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的生产、使用装置、设备和设施。

二是加紧全省<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查工作。该局准备对今年已经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的430户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现场审核。同时对正在受理的100多户企业进行检查审核。

三是加快制定《山西省合成氨生产安全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文件的进度。目前正在请专家修改,计划在年内发布。该标准是在整合和吸收全省40多家合成氨企业零散安全制度基础上,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形成一个适合山西省合成氨生产企业管理的统一的安全质量管理框架性文件包。整个管理体系将涵盖该省合成氨生产企业的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以及安全设施标准等。

四是加快山西省<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立法进度。由山西省法制办和山西省安全管理监督局共同起草的《山西省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目前已经上报省政府,将在近期以立法形式颁发。

南京搜查安全手续不全项目

11月15日,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出紧急通知,部署在全市立即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大检查。

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各区、县立即对辖区内<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工艺设备落后、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制度不完善等情况的企业,应对照有关规定和专项整治要求,坚决予以停产整顿或关闭。对检查中发现的危化品生产企业擅自进行改、扩建项目要从严查处。对没有依法履行安全生产审批手续、没有进行安全评价和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在建项目,一律停止建设,补办手续。

厦门消防检查一家不漏

11月14日,福建总队厦门支队派出7个检查组,奔赴厦门各区,对该市重点化工企业和化学危险品仓库进行大规模消防安全检查,要求一家不漏。对于部分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企业,消防人员提醒企业管理者,安全生产压倒一切。

14日检查人员来到厦门长天塑化有限公司,他们对该企业的<危险品>危险品仓库、消防疏散通道和生产车间等消防重点部位逐一检查。对现场发现的整体电器防爆不到位、防火分区防火门无法正常关闭和普通仓库设置化学危险品区等问题,检查人员要求企业落实责任、立即整改。

重庆化企举一反三“学”教训

11月14日,在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装置发生爆炸事故后的第二天,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即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求集团所有企业应从此次事故中认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切实做好安全工作。

重庆化医集团所属的52家企业中,有危化品生产和使用企业14家,共有66个重大危险源,属于高危行业,分布在重庆的两江流域。去年天原厂“4·16”事故后,化医集团加大了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一年多来,未发生一起危化品泄漏和污染事故。该集团强调,各企业必须认真吸取吉林石化事故的教训,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在安排生产计划时,要将安全放在首位,严禁拼设备、抢进度、超负荷,严禁违反科学的蛮干;加强重点场所、重点岗位的安全监管。对重点设备和管道须明确责任,严格监管,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增强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