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定价新机制露头
备受各方关注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终于进入实质性阶段。2月13日从有关渠道核实,国务院有关领导、各省主管省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司局,以及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高层官员,2月9日在广州召开国内成品油价格体制改革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及配套方案,目前方案已上报国务院。方案一经批准,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将很快全面展开。
参加本次会议的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蒋洁敏此前曾说,国家有关部门已表示成品油改革的关键是疏导价格矛盾。与这一信息口风一致的是,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新机制将从三个方面对我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过于透明和滞后的现状进行调整。
该人士表示,国家将首先改以前的国内成品油与纽约、鹿特丹和新加坡三地成品油价格接轨为以布伦特和米纳斯等三地原油的国内进口到岸价为依据,来折算国内成品油的出厂价。采用国际原油的国内进口到岸价而非当地挂牌价,避免了过于透明。至于进口原油的国内到岸价,则将通过实时监测系统获得。这样也能变以前的被动接受国际油价,为向国际市场施加一定的影响。
其次,在改变滞后性方面,变原来的一个月的监测期为22个工作日滚动计算,改8%的上下浮动范围为4%,两次调价时间不少于10天。也就是在前一次调价10天后,若包括当天的前22个工作日国际油价变动幅度又超过了4%,可以实施第二次价格调整。
此外,新机制还加入了修正公式和添加系数,使其更加科学,也更加无法被预知,从而减少甚至消除提前囤积油品等扰乱市场的行为。
但有关专家却认为,发改委仍有可能保留原有的参照国际三地成品油价格进行定价的机制,只是缩短调价的时间间隔,从原来的一个月跟踪改为半个月跟踪、一星期跟踪,最终实现实时定价。同时,由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比较复杂,所以不可能一步到位,目前的方案将更倾向于改良。而流通体制不改革,上游的市场准入及进出口贸易等方面还处于垄断,价格改革将无从谈起。
中石油炼油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无论最后采取哪种方案,成品油价格机制的改革方向都是从目前的有限接轨逐步转向全面接轨,除此之外,相关的配套措施改革也应该尽快展开。
消息人士还透露,两会期间将围绕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召开座谈会,目前有关部委正在加紧制定相关配套方案。此外,由于目前国内油价明显低于国际市场,即使按照老公式计算,国内油价每吨也有上调1300~1400元的空间,油价全面接轨后,成品油价格肯定将随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