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增长方式转变应对石油安全问题
石油安全涉及物质技术范畴、国家经济安全范畴和国家主权安全范畴等不同层面。在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的今天,我们特别需要关注和解决的是属于经济安全范畴的石油安全问题,即如何以经济合理的价格,通过市场实现石油的可靠和充足供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发展是促进国际能源和经济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十五”期间,我国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增长较快,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这期间恰好出现了自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以来持续时间最长、上涨幅度最大、波动程度最剧烈的新一轮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浪潮,纽约市场石油期货价格曾一度超过每桶70美元。国际上出现了某些不负责任的观点,认为中国是影响国际石油安全的不稳定因素。这种观点是缺乏事实依据的。首先,中国石油消费总量只占世界的8.2%,远低于美国的25%;若按人均消费量计算,则远低于所有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就国际石油市场的总容量而言,来自中国需求增长的影响不足以冲击国际市场的供求平衡。其次,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力量,对全球发展所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近年来,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增长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10多年连续实现贸易顺差,表明我国进口石油增长在某种意义上是其他国家石油消费增长的跨国转移。中国所发生的石油消费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是积极的。第三,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拥有在国际市场上通过公平交易分享自然资源的权利,中国石油进出口的变动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市场优化配置全球石油资源的必然结果。应该指出的是,在本轮石油价格波动中,国际投机资本炒作石油期货价格是推动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力量,国际石油市场体系自身的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随着国际投机资本在未来择机寻找新的投机目标而逐步淡出石油期货投机活动,今后将会出现在中国石油消费和进口继续增长的同时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较大幅度回落的情况。
尽快完成工业化基础阶段建设,缓解资源瓶颈约束。通过完成工业化基础阶段的建设,在社会上积累合理数量的能源密集型产品财富后,国民经济增长方能进入低能耗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体现为重化工业加快发展,能源和石油的消费强度加大,导致经济发展对石油等资源的依赖度上升。我国当前正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国际石油供求关系的演变,把握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战略机遇,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两种资源的相互补充,积极而公平地利用国际石油资源,尽快完成国家工业化基础阶段的建设,使国民经济早日进入较少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阶段,摆脱资源瓶颈对发展的约束。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石油消费的经济性改进国家石油供给的安全性。首先,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入手,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的依赖;通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改善我国经济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不断提升利用国际石油资源的竞争力和承受力,以更为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度过工业化基础建设阶段。其次,包括石油安全在内的国家能源安全是建立在以产业竞争力为标志的能源产业安全基础上的,因而解决我国石油安全的重点是提高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应根据世界石油供求关系的演变规律,以提升我国能源产业竞争力为目的来规划能源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坚持按经济合理性原则决定石油替代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应用。同时,加大国家对能源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形成重大能源技术产业化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