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市场资讯(VIP) >> >> 正文

2006年中央政府投资重点显现

2006-3-6 在线收藏
尽管有关“投资重点”的话题不只一次被列为众多论坛的讨论重点,但2月25日召开的“2006年中国产业投资高峰会”仍旧保持了近乎100%的上座率,这个话题热度不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年,社会各方无论对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都会有一个良好的预期。政府投资的倾向性对相关社会投资必将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是投资者们愿意花上两天的宝贵时间坐下来倾听的动力。与听众们以往参加的类似论坛不同的是,通过与相关政府官员、研究人员的近距离接触,他们所获取的信息变得更为直接、准确、权威。

投资重点转向

农民福利获更多关注

今年政府投资重点从以城市建设为主向重视农村建设转向,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各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措施、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将会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引人关注的地方在于这是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结构的重大转变。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初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日前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结业典礼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今年,要做到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高于上年。”

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杨庆蔚在“2006年中国产业投资高峰会”上表示,2006年中央政府投资将进一步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倾斜,加快改善农村水、电、路、气等方面生产生活条件。2006年中央政府投资将重点支持“两基”攻坚农村寄宿制学校、职业教育、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投资重点转向是通过改革和发展给农民以更多的公平待遇,使他们享受到由公共财政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由此缩小城乡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差距。从最初的增加粮食产量到之后的提高农民收入,再到现在对农民福利的关注,我们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在破解“三农”问题时关注重点的变化。

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央政府在未来5年将继续加大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农村“六小工程”的投资规模,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调整公路建设投资结构,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合理确定农村公路投资补助标准;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投资领域拓展

自主创新地位提升

自主创新是在未来5年将与新农村建设保持同样谈论热度的话题。中央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必须着力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并专门组织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杨庆蔚在峰会上明确表示,2006年中央政府投资将继续支持有关方面的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告诉与会者,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十一五”时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抓好的几个着力点之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和不同层次,必须选准突破口,在重点环节上实现突破,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这是针对我国产业发展中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过于依赖国外技术和装备的问题提出的,也是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不败而提出的。对此,朱之鑫指出,在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立足点转移到自主创新上来,即在某些关系国家安全的高技术领域和我国已有优势的产业,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在已形成规模、国内外市场需求大的产业进行集成性自主创新,确立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外差距大而又有可能引进和吸引外商投资的产业,要在引进基础上加强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在发言中,朱之鑫提到,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也属于自主创新的内容,要利用现有工业基础提高现有工业的改造能力。要促进制造业从简单加工装配向研发与精加工、深加工升级,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端产品的比重,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材料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高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工程。要依托重点工程、强化政策支持、通过引进技术、联合开发、联合制造、自主研发等多种途径,在发电装备、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汽车船舶、环保设备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努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要用先进技术改造纺织、食品、轻工等传统制造业,进一步提高传统制造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层次。

此次峰会传出一个明确的信号:高载能产业比重今后将进一步降低,高载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也将有所减少,这将使制造业的生产和贸易结构更加符合我国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另一个在今后几年中政府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的事情是要按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原则调整产业布局,促进钢铁、炼油、乙烯、化纤、化肥、造纸等原材料工业向大型化和基地化方向发展,避免资源不合理地跨区域大规模调动,实现规模经济。

投资政策延续

西部大开发仍受政府投资青睐

当然,加大新农村和自主创新方面的政府投资力度并不意味对以往重点领域投入的削弱。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十一五”期间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近年来,中央政府投资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加快西部等贫困落后地区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杨庆蔚为峰会的听众带来的消息是2006年用于西部大开发的中央政府投资比例将尽量不会低于2005年水平;同时,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项目继续给予支持。其次,未来5年中,国家投资支持西部地区的比重将不断提高,同时还将支持包括东北在内的整个中西部的开发。增加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司法等社会事业的投入,这些政府投入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破除资源瓶颈和治理生态恶化自然是今后5年的投资重点。杨庆蔚透露,近期国家将增加投入,着重解决东北三省煤矿矿区居民居住困难问题,今后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等问题也将格外受到政府关注。

所以,关注政府投资话题的读者不妨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在本次峰会上对投资者的提醒记下来,“总的看,在产业投资领域,在座的各位可以更多地关注我国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我国产业结构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的趋势,更多地关注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以及技术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互相促进的过程,使产业投资行为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方向,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