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市场资讯(VIP) >> 纯碱 >> 市场快讯 >> 正文

唐山三友以 “中国名牌产品”为契机,带动企业整体发展

2005-12-7 在线收藏

唐山三友化工股份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以唐山三友碱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优良资产重组而成。2002年9月股票通过上市发审,2003年6月股票正式上市。公司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纯碱60万吨,经过多年填平补齐和技术改造,纯碱生产能力已达150多万吨,占国内纯碱总产量的10%以上。2003年“三友”牌纯碱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获得名牌产品称号后,我们没有沉浸在荣誉带来的喜悦中,公司领导强烈地意识到,荣誉只能代表过去,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以此为契机,继续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高纯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此,我们依靠技术进步,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强化内部管理,“三友”牌纯碱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一、产品质量方面

虽然“三友”牌纯碱在国家无机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历次抽检中均为优级品,但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顾客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顾客需求,公司制定了“出厂优级品率100%”的质量目标,同时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每年都要拨出资金用于质量检验设施的完善,实现了质检设备的先进化、质检人员的专业化、质检程序的独立化。并根据用户需求,引进了挤压法重灰生产线,使重质纯碱粒度达到90%以上,白度达到95%以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公司从1996年就开始ISO9000系列标准的宣贯工作,1997年通过了ISO9002:94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成为当时纯碱行业惟一一家具有双认证的企业,2002年又通过了ISO9001:2000的换版认证,并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规范运行,实现了质量管理的科学化,2005年9月在方圆标志认证中心“卓越绩效与IQNet9004”论坛上,公司被授予“管理卓越奖”称号。公司还根据生产连续性强的特点,结合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实际,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评审三个要素确定为公司质量体系重点控制的关键要素常抓不懈。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将公司质量目标和各种保证指标以经济承包责任书的形式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再由有关单位分解落实到相关岗位和个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指标责任体系。由经济责任考核办公室会同有关职能管理部门按月检查各种指标完成情况,并按照经济承包责任书的指标要求进行考核奖惩,从而确保了内部质量体系运行的效果。公司还先后实行了质量责任制、质量事故否决权制度,狠抓工艺纪律整顿,建立了质量控制点,广泛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强化了员工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

强化质量意识。为了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公司认真抓好对《质量振兴纲要》、《产品质量法》和ISO9000系列标准的宣贯工作,利用公司自办的《唐山三友报》、“三友电视台”开辟专版进行宣传,组织全体员工掀起学习的高潮,并组织职工参加质量竞赛、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考试等活动;其次是加强全员质量培训的力度,有计划地对全体干部和生产、技术、管理骨干进行培训,开展质量基础知识、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管理方法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员工的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质量意识。

二、环境管理方面

加强环境保护。按照ISO14001标准要求,建立了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并按体系要求运行。公司建立了完备的环保处理设施,现有废水处理装置5座、废气处理设备28台(套),运行完好率在99%以上,总投资近1亿元。多年来,在环保资金的投入上,公司始终畅开“绿色通道”,在技改技措计划中,对于涉及环保的项目,都要优先安排资金,每年的环保投入都在1000万元以上。目前,公司环保监控体系已经做到了“考核明确、预防全面、治理得力、排险及时”,各类污染物全部做到了持证达标排放。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的最佳效果,公司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建设环保项目。自筹资金2500万元,建设了3万吨氯化钙生产厂,将纯碱生产废液作为氯化钙生产的原料,生产氯化钙产品,利用锅炉废渣做建筑材料,利用沿海滩涂进行废液晒盐;10万吨氯化钙扩建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将产生更为显著的效果;收购周边小盐场并投巨资改造一些沿海滩涂建设自己的复晒基地,力争在今后几年内,将废液全部进行处理,达到年产氯化钙100万吨能力,同时副产原盐50万吨,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公司认真落实“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方针,把安全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件大事来抓。公司各单位层层建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将安全生产责任制纳入经济责任考核,在奖惩上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对每一处安全隐患源点都制定了详细的防范应急处置预案,形成了从下至上层级保障的安全连锁责任制,体现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同时把安全工作列为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的首要工作,做到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的“五同时”。

多年来,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每年安全教育培训达1万人次以上,在普及全员安全知识的基础上,每年还要对特殊工种从业人员、新入厂人员、临时务工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素质。由于部署周密、落实彻底,公司已连续13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技术水平方面。

为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潮流,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公司坚决贯彻“科技兴企”方针,每年投入技改资金近亿元,大力推进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特别是2002年公司被国家列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后,按照“规模注重调强、结构注重调优、工艺注重调新”的“三注重”原则,技改步伐进一步加快。

壮大经济规模。2004年公司实施了150万吨纯碱技改扩建,2005年纯碱生产能力将突破155万吨,是设计生产能力的2.6倍,纯碱新增60万吨能力仅投资2亿元,比新建同类项目节省投资5亿元,这在纯碱行业中是第一家。整个扩建项目做到了投资省、见效快。

调整产品结构。为适应纯碱市场低盐化、重质化、散装化的发展趋势,先后投产了20万吨/年挤压法重质纯碱装置、40万吨/年水合法重质纯碱装置,改造了碱车,增加了低盐离心机。为适应用户需求,新上了散装纯碱设施。目前,纯碱低盐化率达到100%、重质化率由设计的33%达到80%,散装化率达到30%,在全国同行业均处于排头兵位置。在国内同类厂家中做到了生产规模、设备性能、结构调整“三个领先”。从德国引进挤压法重质纯碱装置,利用自有技术研制的优质低盐重质纯碱新产品,成功打入彩电玻壳等国内同行业其它厂家未曾涉足的高端用户领域,替代了进口。公司还自主研发了纸袋包装新工艺,开国内同行业之先河,产品在韩国市场受到广泛欢迎。公司凭借在产品质量、产品更新速度、技术研发支持能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与韩国东洋、日本三井、SILCO(土耳其)、美国宝洁等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三友品牌的信誉、知名度在国内外市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今后还将根据市场和用户需求开发低密度速溶纯碱。

优化工艺设备。在工艺设备上采用了当前较先进的技术,在近二十年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了不断地改造和优化。对国产20m2真空旋转式滤碱机进行了洗水系统、错气盘系统等全方位的改造,使其生产能力提高20%,纯碱盐份下降0.2%。碳化工序改造了碳化塔的冷却工艺、气体分配等,使基本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能力的148%,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煅烧工序对轻灰煅烧炉的进料系统、汽轴、炉体滚圈等进行改造,使运行的稳定性明显加强,运行周期延长,生产能力提高15%左右,为国内其它纯碱企业煅烧炉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蒸馏工序成功地引进了筛板塔规整填料等新技术并取得巨大成功,在纯碱行业开创了先例。正是上述的优化改造,使生产工艺指标、消耗指标等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大部分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四、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2003年公司主导产品工业碳酸钠获得“中国名牌”殊荣。公司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支撑,坚持外拓市场与内涵挖潜并重,项目建设与筹融资并举,深化改革与和谐创新并进,企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纯碱生产能力已由设计时的60万吨,提高到155万吨,增长2.6倍,位于全国第二。

获名牌称号后,公司抓牢生产、营销、质量、财务和安全管理,制定完善了工作报告、责任追究等13项规章制度,严格“计划、督导、考核”三个环节,将6S管理与精细化管理有机相融,组织效率明显改善,企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生产管理,通过坚持不懈的改进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纯碱生产全部实现了DCS控制,纯碱工艺指标始终居于行业一流。四大材消耗三项行业最低,日产月产均创纪录。累计投入技改资金四亿多元,完成技术改造项目900多项,解决了10多项重大技术难题,降低重碱盐份等三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实现重质纯碱的规模化生产,产品重质化率达到80%,散装化率从零起步,达到30%。营销管理,公司以成立集团经营委员会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市场开发、产品销售、货款回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五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建立了及时、准确的销售价位决策体系和用户风险控制体系,适时及时调整售价,在产量逐年增长的情况下,纯碱产销率、回款率始终为100%,出口创汇4178万美元,同比增长136%。质量管理,集团成立以来,始终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灵魂,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坚持追求卓越,以质取胜,为企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积极贯彻实施《质量振兴纲要》和《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水平长期稳定在国家优级品标准之上,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河北省质量管理奖”、“河北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产品质量好企业”等多种荣誉称号,并在1997年底顺利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成为国内纯碱行业唯一一家具有双重认证证书的企业。财务管理,突出抓好资金平衡和预算管理,完善财务审批等有关制度,规范财务会计工作,有效加强了预算管理和经济运行监控,严格控制资金支出,增收节支,保证了现金流量的平衡。安全管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落实《安全生产法》、“一把手负责制”,大力强化安全培训,公司连续13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实现了冬夏两季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管理,通过实施信息化改造,对公司局域网进行整合,实现了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基本实现了对采购、生产、仓储、财务、销售的自动化管理,在主要生产车间和岗位进行了DCS自动控制系统改造,保证了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自主开发的“三友综合信息系统”,可以及时为公司决策层提供生产经营动态、国家政策等企业内外部信息,为提升企业运作效率,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搭建了一个先进的平台。在2005年省国资委对所属企业进行的业绩考核中,被评为最高的一档A级。

五、企业发展

“中国名牌产品”的获得,为企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纯碱产量由2003年的114.38万吨提高到2004年的143.21万吨,同比增长25.2%,今年1-9月份生产纯碱115.87万吨,同比增长10.14%,全年预计纯碱产量可突破155万吨,产品销售率一直保持100%,产品销售范围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随着纯碱产量的不断提高,产品的出口量也由2003年的14.77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25.11万吨,同比增长69.97%;出口创汇额由1590万美元增加到2790万美元,同比增长75.47%,产品销往亚、欧、拉美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管理的进一步深化,主要原材料消耗逐年降低,吨碱盐耗由2003年的1513kg/t降至2004年的1505kg/t;吨碱耗石灰石由2003年的1243kg/t降至2004年的1234kg/t;吨碱耗焦炭由2003年的98.6kg/t降至2004年的93kg/t;尽管各种消耗降低了,但由于受市场环境影响,原材料价格不断提高,原盐价格由2003年的112.86元/吨增加到2005年的315元/吨;石灰石价格由2003年的42.62元/吨增加到2005年的47.63元/吨;焦炭由2003年的552.15元/吨增加到2005年的661.48元/吨;蒸汽价格由2003年的43.14元/吨增加到2005年的75元/吨;电价由0.31元/kwh增加到2005年的0.39元/kwh。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吨碱的生产成本由2003年的649.46 元增加到2005年的1060元。

尽管纯碱生产成本逐年增加,但公司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49658万元,同比增长49.67%,实现利润17056万元,同比增长112.75%,2005年1-9月份实现利润14653万元,预计全年可实现利润19300万元。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生产工艺国内先进。纯碱生产流程全部实现了DCS控制,核心流程信息化达到了80%。低盐碱新工艺、碳化操作技术在国内保持了领先,三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2005年在首次没有年度大修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了稳产高产,日产突破4500吨。

产品结构日趋合理。不断提高纯碱重质化、低盐化、散装化水平,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纯碱重质化率由设计时的33%提高到目前的80%,纯碱低盐化达到了100%,国内散装化率从零开始,达到了25%,均为行业第一。公司的工艺指标得到了世界纯碱大会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同。

设计研发能力较强。低盐碱新工艺、碳化操作技术在国内保持了领先,三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在纯碱60万吨的设计水平上,通过技改达到了155万吨能力,在全国是第一家。集团设计人员在150万吨技改扩建中承担了主要设计任务,自主设计了40万吨重灰技改项目,并就承担罗马尼亚纯碱改造达成了意向。纯碱改扩建项目被市委市政府荣记二等功。公司新开发的纸制品包装纯碱受到用户广泛欢迎,已成功打入韩国市场。

营销机制不断创新。本着“用户是衣食父母、用户是财富、用户是资源”的意识,集团经营委员会理顺了决策机制,创新营销体系,优化营销布局。历经2004年、2005年两年间,原盐、煤、焦炭等原材料供应紧张,主导产品市场的波峰、波谷,处变不惊、运筹帷幄,及时调整售价,做到了既提高市场占有率,更提高人心占有率,既出口创汇,更出口创牌。不断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纯碱出口量连续六年在15万吨以上。纯碱产销率达到102%、回款率95%。

产业链条迅速延伸。2003年公司就提出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纯碱经济联合体。2005年集团内部上下游产业衔接更加紧密,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循环经济的综合优势更加明显。利用纯碱生产排放的废液,即将实施10万吨氯化钙扩建项目;大清河盐业公司为公司提供了优质的生产用原盐;矿山公司加快二期扩建,并调整经营思路,采取水泥石置换碱石方式,年新增碱石36万吨,经济效益明显;热电公司及在建的热扩项目为公司生产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和能源;氯碱排废的电石渣浆全部用于纯碱生产,年节省碱石25万吨;按照“控制上游、进入下游、占据资源、主导市场”的思路,公司还参股了秦皇岛奥格集团。

资金保障平稳有效。公司加强资本市场研究,通过投资国债等形式,创利900多万元,增强了资本运作能力。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成立了宏大投资公司。在热扩项目中,积极吸收职工、法人、社会资金和外资,为筹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

在今后3-5年内,公司将寻机兼并收购或参股合作或新建20-40万吨/年以上规模联碱企业,同时通过兼并联合或参股纯碱下游玻璃制造企业,延伸产品链,稳定纯碱市场,实现纯碱生产从原材料到用户的一体化发展。

根据外商对纯碱做为稳定原料供应的要求,谋求在国外建设散装接货码头、完善的储运设施以及散装国际运输船,建立现代化、国际化的纯碱物流体系,进一步提高纯碱出口的服务水平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