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应重点关注四个经济问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4月13日发布报告称,本轮经济增长的峰值已经过去。2006年将是一个增长调整年,增速有所回落,预计GDP增长9%左右。产能过剩与流动性过剩并存,通货紧缩压力有所增大,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和M1、M2增速背离等四大问题应引起重点关注。
尽管宏观调控部门已对产能过剩问题采取了初步措施,但效果还不明显。报告认为,连续四年高投资所形成的产能正在逐步释放,未来一两年是集中释放期,如果控制不力、不当,既会影响短期经济平稳运行,又会影响中长期发展。流动性过剩的主要表现是银行存大于贷的缺口放大。为此,如何在保持金融市场平稳发展中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是下一步宏观调控特别是金融调控的着力点。
报告指出,出口增速放慢、进口增速回升已成为一种趋势。限制资源性、高耗能产品出口,降低出口退税率等,将导致今年外贸出口增速进一步放慢。而进口受投资增长仍然较高及去年基数相对较低的影响,增幅将继续加快,由此导致净出口大幅减少,这将成为今年经济增长出现回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进入去年下半年以来,各类物价呈明显回落趋势,CPI涨幅连续10个月低于2%,考虑到产能将继续加速释放,消费需求难有大的增长以及出口面临的回调压力,宏观院的报告认为,2006年的价格总水平将进一步回落,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压力在逐步加大。预计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左右,比去年全年增速继续放慢2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受国内外因素影响,增速会继续放慢。初步预计上半年出口增速有可能回落至22%左右,全年可增长15%~20%。而随着国内需求增加,进口将会继续增加,全年贸易顺差有可能由去年的1018亿美元减少为500亿美元左右。工业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速会低于去年同期,预计上半年增长15.5%左右。
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不仅有利于长期的可持续增长,且也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报告建议,宏观政策要把握当前、立足中期,长短结合,可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发行新农村建设专项国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同时,创新外汇储备使用方式,将增量储备合理地转化为石油等国家战略物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