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汇率报告》要出炉 8.0090很微妙
本周三,美国财政部将会按照惯例向国会提交半年度外汇报告,而今年的报告会不会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countries manipulate the rate of exchange)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就在这个敏感时期,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也连连创出新高,人民币汇率走势近日也变得十分微妙。
5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8.0090元,距离今年4月中旬创下的1美元兑8.0022元人民币的历史高点仅一步之遥。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美中贸易摩擦不断升温的背景下,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最终会突破1美元对人民币8元的心理关口。
从近日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来看,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短期趋势
外汇交易员预期,由于中国“五一”长假期间亚洲货币纷纷升值,人民币恢复交易后汇价也应会跟着上涨。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集团研究部主管Jan Lambregts指出,在美元贬值下,人民币重开交易后,升值的压力势必增强,美元对人民币的比价会很快的跌破1比8之下。
《汇率》报告为人民币升值预期加温
美国财政部即将在本周内向国会提交《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下称“报告”)。析人士说,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中国被认定为汇率操纵国的风险远远大于往年。荷兰国际集团驻伦敦的投资战略分析师Chris Turner说:“今年中国被认定为汇率操纵国的风险确实非常高。”他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民币自去年7月份升值以来始终没有期待中的更大动作。”
中国于2005年7月21日宣布放弃将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的政策,同时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升值2.1个百分点。但是,许多美国官员认为这一升值幅度还远远不够。自去年7月份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又累计升值了1.2%。
“率操纵国”的来龙去脉
根据“1988年奥姆里巴斯贸易与竞争力法案”(the Omnibus Trade and Competitiveness Act of 1988),美国财政部应该每半年向国会提交一份“国际经济与汇率政策报告”,提交日期一般为5月和11月,分别评估上一个半年度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汇率政策,确定其是否存在“汇率操纵”。一旦确定某一国家确实存在汇率操纵的话,美国将不仅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向该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调整其汇率政策,更可能通过对该国出口商品征税等贸易手段进行报复。该法案实施以来,自1989年至1994年,中国几乎每年均被美国评为“汇率操纵国”,但1994年之后,美国财政部没有再将其任何一个主要的贸易伙伴评为“汇率操纵国”。
中国被列为“汇率操纵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可以预计,此次中国依然不会被列入“汇率操纵国”,理由有如下三点:
首先,这当然是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12月就人民币汇率体制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去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人民币汇率调整为盯住一篮子货币体系,并针对美元小幅升值2%;今年1月4日,央行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及其形成机制都更加市场化。在这一背景之下,美国确实没有理由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名单。
其次,胡锦涛主席4月份访美,就中美之间一系列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进行了磋商,双方在许多问题上寻求更理性的解决方案。因此在“汇率操纵国的问题上,美国会采取更加理性务实的政策。
第三,如果美国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过高,超出中国政府所能接受的范围的话,中国政府将被迫进行资产调整,逐步减持美元资产而转向增持欧元区资产。由于中国政府持有美元债券数量之大已经到了美国政府不得不重视的地步,一旦中国减持,更有可能带动日本、东南亚国家等最主要的美元债券持有者同步减持,对美国国内经济将会形成非常大的冲击,这当然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