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市场资讯(VIP) >> >> 正文

焦化行业:合理控制新增产能

2006-5-16 在线收藏
焦炭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始于5年前市场需求的急剧增长,其国内产品价格从2001年的每吨400元上升到2004年的1400元以上,国际市场价格也由每吨67美元上涨到400美元以上。到2005年底,全国焦化生产企业约有1300多家,机焦总生产能力约3亿吨,比上年增长25%。2005年产量2.43亿吨,其中机焦产量约2.3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7.9%和24.4%。

2004年5月,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焦化行业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焦化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的势头得到遏制,落后生产能力明显减少,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远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焦炭产能过剩,企业效益大幅度下滑。一方面目前国内焦炭实际消费量约2.3亿吨,而生产能力已达3亿吨;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国内钢铁需求增幅趋缓,加上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等国新建1100万吨焦炭能力将陆续投产,国内焦炭市场消费和出口同步减少,产能明显过剩,焦炭价格大幅回落,企业利润急剧下降。目前国内市场价格已跌到950元/吨左右,同比跌幅达30%。2005年焦炭出口平均离岸价格183美元/吨,同比下降30%左右,今年以来进一步跌到130美元/吨左右,相当于2004年均价的一半,最高价格的1/3。尤其是缺乏煤气、焦油等副产品回收利用的独立焦化企业开工率只有60%左右,亏损面达80%以上。

在产能过剩的同时,焦炭行业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也不合理。发达国家的焦炭主要用于钢铁冶炼,其中95%的焦炭生产能力作为钢铁企业的配套设施进行布局。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余热、焦油等能够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而我国钢铁企业用焦量占焦炭产量的80%左右,但只有33%的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联合企业内,67%的焦炭生产能力为独立焦化生产企业,除少数作为城市煤气供应的市政配套设施外,大部分集中在煤炭产区,远离产品用户,难以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此外,焦化生产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行业生产集中度低,技术和管理水平总体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加快焦化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经过3—5年的努力,力争使焦化行业在优化结构、淘汰落后和提高竞争力上有明显成效。

按照这个指导意见,焦化行业的调整方向是:依靠市场、扶优汰劣、调整布局,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调整的主要目标是:合理控制新增焦炭产能,使焦炭产能和市场需求基本相适应。彻底淘汰土焦、改良焦。东部地区2007年底以前,西部地区2009年底以前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4.3 米焦炉(3.2 米及以上捣固焦炉除外)。符合《焦化行业准入条件》的焦炭产能占总能力的80%以上,钢铁企业的焦炭产能占总产能的50%以上。焦化生产企业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