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45亿元扩建珠海电厂?
据珠海市经济贸易局副局长郑卫东透露,李嘉诚参股的珠海电厂项目二期工程,其可行性报告目前已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3月22日,珠海市经济贸易局副局长郑卫东对本报透露,李嘉诚将加大对珠海电厂的投资———按原来股份结构及二期工程投资总额计算,扩建投资额至少为45亿元人民币。
该项目原分两期投入,总投资额将超过260亿元人民币,由李嘉城旗下上市公司长江基建(HK.1038)、粤电力(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及珠海经济特区电力开发集团(以下简称珠海电力)共同投资组建,长江基建和粤电力各占45%的股份,珠海电力占10%的股份,一期的1、2号机组投资额为106亿元,已于2001年4月建成投产,3、4号机组在去年年底追加投资60亿,目前在建过程中。
郑表示,二期的可行性报告目前已经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估计很快就能通过。
3月初,长江基建主席李泽钜曾公开表示,集团有意扩建内地珠海的电厂,但由于规划仍在审核当中,故在正式批准后才能公布扩建规模。
3月25日,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伦柏林表示,由于这一项目还没有完全审批下来,可能存在变数,所以目前无法详细介绍,只是表示记者可以珠海经贸局介绍的情况为准。粤电力综合部副部长陈红霞、珠海电力办公室主任李晓红亦持相同观点。
郑卫东和李红霞均认为,三家之所以投资该项目并在今年加大投资的原因除了看好电力行业的发展潜力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缓解广东电力的紧张状况。
两种方案
据珠海经济发展局局长吴爱存介绍,在1992年实施该项目之前,长江基建、粤电力及珠海电厂就成立了合资公司———珠海电厂股份有限公司来操作这一项目,进行资本运作。
郑卫东透露,该项目早在1992年已经开始实施,整体规划总装机容量为372万千瓦,一期工程的总装机容量为270万千瓦,已经投入106亿元,建了1、2号燃煤机组及3、4号机组的前期基本设施,由三菱集团总承包。1、2号机组已于2001年4月建成投产。
郑坦言:“1、2号机组原计划是在1997年或1998年建成投产,但由于政府出台了西电东送的政策,导致电厂发展停滞,直到近两年全国及广东的电力能源紧张,甚至有时出现东电西送的情况,因此又加大了对电厂投资的力度。去年年底,经该项目董事会商讨,决定再投入60个亿元建3、4号燃煤机组,预计2004年投产。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规定,二期规划的5、6、7、8、9号将改建燃气机组,投入将超过100亿元,如果和3、4号机组同时启动,预计2006年10月建成投产。”
吴爱存说:“工程延期是由国家宏观调控决定的,国务院规定西电东送,导致广东很多电厂停滞,近几年由于广东电力需求增大,西电东送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广东的需要,所以广东扩建电厂是必然的趋势。”
郑卫东透露,目前有两种规划方案可供选择,还没有最后确定:一种是在启动3、4号机组的同时,启动二期工程,根据广东省的电力需求,再做调整。第二种方案是希望能在2005年底或2006年初启动二期工程。
说到三家的合作,郑表示:“当时有几家电力公司可供挑选,最终选择李嘉诚的长江基建是因为该集团是港电最大的股东,具备相当的实力。”
长江基建在今年3月9日发表的公告中亦显示:“香港电灯一直是集团的主要溢利贡献来源,于2003年录得溢利贡献港币22.81亿元,占集团整体溢利贡献的58%。”
郑透露,为解决当时供电“卡脖子”和电源建设后劲不足、结构不合理问题,广东省政府计划重点建设一批大型骨干电源和输变电项目,珠海电厂项目是广东省电力系统统筹安排的项目之一,由于投资额度大,政府决定将粤电力加入其中,然后招商,吸引了李嘉诚的到来。珠海电力集团加入的原因是在珠海建电厂,很自然需要当地电厂的支持。
据李晓红介绍,珠海电力集团组建于1985年7月,是珠海最大的地方性电力集团,为珠海国有独资企业珠海功控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全民所有制企业,注册资金80,823,479.20元人民币。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电力生产。
所以三家很自然地成为合作伙伴。
当记者问到二期工程的股比是否会有所变化时,郑肯定地说:“不会,三方投资者的态度都是十分积极的,如果有一方要退出,其他两家有收购优先权。”
郑卫东补充,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该项目只会提前完成,不会延期。同时坦言由于资金投入多,电厂面临设备、设计、人才等紧缺问题。
缓解广东电力紧张状况
业内专业人士认为,2003年底,广东省用电负荷达2100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增长27.3%,而西电东送能力为500万千瓦,远不能满足需要。省内部分地区采取了拉闸限电及错峰用电等措施缓解电力供应短缺矛盾,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另外由于电价、过网费等问题未能达成共识,西电东送购售合同未能及时签订,西电送粤缺口仍然较大,广东自行加大电力供应能力,刺激进口动力煤的大幅增长,导致煤供应紧张。
据海关统计,2003年广东进口煤101.1万吨,价值270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倍和1.1倍。广东进口煤主要来自越南和澳大利亚,分别进口46.7万和46.2万吨,合计占广东进口量的92%。
由于广东为不产煤省份,每年须从省外调拨和进口煤炭达6000万吨弥补能源生产缺口,而全国煤炭行业近两年正进行安全整顿,总体产量下降,使国内煤供应出现阶段性、地区性趋紧的态势,国内煤价不断上升,使广东转而扩大优质低价煤的进口。
此外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电力公司的拆解和重组,使电煤购销渠道和购销方式悄然发生变化,同时电力入网方式的改革,加剧了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成为电力企业的主要问题,部分能源消费企业选择使用“价格性能比”较高的进口煤,也是广东口岸进口煤急剧增长的原因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建以非燃煤为主的电厂也是缓解广东煤、电力紧张的举措之一。
中国目前中外合作开发风能资源规模最大的项目———南澳丹南风能有限公司风电场扩建已经开始实施,总投资2.1亿元,装机容量2.6万千瓦,发电量全部由省电网收购,其上网电价不高于省电网销售给汕头市的平均电价。该电场建成投产后将新增风车33台,总装机容量达到5万千瓦,预计年可发电1.25亿千瓦时。
郑卫东对记者表示:“建燃气机组前期成本投入虽较燃煤机组高,但后期的发电效率却高出许多。”
“扩建珠海电厂可以缓解粤西珠海、中山、江门的电力紧张状况,也是出于对广东省提出发展重工业的支持。因为重工业对能源的需求增大,GDP每增长1%。电力需求会增长0.8%至0.9%,所以电力必须跟上发展步伐。”郑卫东表示,政府对这次增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业内人士分析,珠海电厂一、二期工程竣工后,总装机容量为372万千瓦起不到决定性作用,根据2003年广东省用电2100万千瓦计算,未来肯定会有所增长,所以只能说缓解广东的部分地区电力紧张状况。
业内认为,这一项目对李嘉诚来说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缓解了粤西电力紧张局面;为集团带来良好收益。
其2004年3月9日发表的公告中明确表示:“内地能源项目获稳定增长,为集团提供港币4亿7600万的溢利贡献,较去年增长14%,占整体溢利贡献的12%,珠海电厂是集团在内地最大的能源基建项目,年内表现超越目标,总供电量再创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