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广东LNG试点项目顺利投产中澳两国总理共同出席投产仪式
6月28日,广东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LNG)一期工程顺利投产,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和澳大利亚霍华德总理共同出席了投产仪式。投产仪式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主持,出席投产仪式活动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西澳州总理卡彭特等170多位中外来宾。
广东液化天然气试点项目,是我国引进LNG的第一个项目。进口LNG对我国发展国民经济、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1998年9月国务院批准广东LNG先行试点,标志着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政府决定在我国沿海地区扩大使用LNG,是推动我国能源领域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定。
经国家批准,广东LNG项目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370万吨/年,项目总投资约291亿元,2006年建成投产,2010年达产。广东LNG项目,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英国石油公司(BP)以及广东省、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多家企业合资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370万吨/年接收站,383公里输气干线,配套建设燃气电厂、城市燃气管网、运输与造船项目等。广东LNG项目采购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资源,合同期25年。LNG资源,用于发电的比例约占65%,用于深圳、东莞、广州、佛山和香港等地城市燃气的比例约占35%。
自1998年10月国务院批准广东先行试点以来,项目进展顺利。2002年8月,经招标,选择澳大利亚为广东LNG资源供应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参股海外气田开发,获得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气田项目12.5%股份。同年10月,签署中澳天然气技术伙伴关系基金宣言,由澳方政府提供2500万澳元以支持中国发展天然气工业和推动两国能源合作。2003年9月,国务院批准广东LNG项目可研报告。同年10月,两国签署《中澳天然气领域技术伙伴关系基金启动谅解备忘录》,项目基金正式启动。12月,项目开工建设并完成站线项目、运输项目的中外合资公司登记注册。2003年8月,签署首船建造合同,实现以中方为主承担运输和造船。同年12月,一期项目开工建设。2006年6月,第一艘LNG船顺利抵达项目接收站,卸下第一船LNG进行运行调试工作。从前期工作到工程建设,整个项目历时八年。在我委统筹协调下,项目始终得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中外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工程建设比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广东LNG项目的胜利建成,是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又一体现,是落实能源“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成果。
广东LNG项目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客观规律,针对LNG的综合性特点,国家成功组织了大型项目广东LNG试点项目招商、资源采购招标、广东LNG运输招商和造船招标活动。通过广东LNG项目招标活动,不仅实现了到境外参股投资上游气田开发的既定目标,而且有效地推动了我国LNG运输业与造船业起步,同时有力地带动我国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性地探索一条引入竞争机制管理大型天然气项目的新路子,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LNG产业发展的路子和大型天然气项目的管理模式。作为我国引进LNG的第一个试点工程,广东LNG项目成功实施将为我国今后开展的LNG项目起到良好示范作用,也将进一步推进我国与澳大利亚之间能源等方面的合作。
针对国际LNG买方市场特点,我国及时总结了建设广东LNG项目的基本经验,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广东LNG模式。这就是,以市场换资源,以中方为主承运与造船,通过招标对价格、工程等进行择优选择的三项基本工作方针。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有所突破,特别在竞争性选择长期资源供应商、运输合作伙伴上有所创新。通过采取若干创新举措,开创了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项目管理的新鲜经验。
实践表明,发展LNG产业,已直接带动我国航运、造船、冶金、化工、机械电子、金融、保险、城市燃气等相关产业发展,并将创造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符合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要继续在广东LNG项目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LNG发展规划,加快我国沿海地区引进LNG各项工作,继续全面开放和全面对外合作,加强管网和市场建设,推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利用。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可以坚信,广东LNG项目的顺利投产,将极大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局面,并对该地区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