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复苏带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
截至2004年4月6日,石化行业共有94家公司公布了2003年年报,这94家公司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47.4亿元,实现净利润27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34%。中国石化、上海石化、扬子石化、齐鲁石化四大石化"龙头"的业绩增长更是从化工类个股中脱颖而出,其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35元,同比增长15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82%,同比增长103%;加权平均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0.68元,同比增长28.3%。无论从绝对数据还是增长速度,四大石化公司的年报数据都远远超过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应该说,多种因素引起的石化行业在2002年底的全面复苏是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
国际原油价格影响石化行业业绩
原油价格对石化行业的业绩影响最直接、最主要,不仅因为全行业70%左右的利润来自原油和天然气开采,而且从产业链看,作为上游资源,原油的价格对全行业产品定价产生较大影响。
2001年10月我国成品油价格开始与国际接轨,国内石化行业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关系更为密切。世界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和全球经济的复苏使国际原油价格从2001年以来稳步上扬,2003年全年维持在高位。国内原油开采行业从高油价中收益颇多。中原油气和辽河油田的年报显示,在原油开采量增长不大、吨油开采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7%,净利润同比增长22.3%。原油价格上涨带动了石化产品价格上涨,并最终使全行业的利润出现较大的增长。
从目前看,由于OPEC减产、美元贬值、世界经济的复苏以及中东局势的不稳定,2004年国际原油价格仍将维持在相对高位,对石化产品价格有较大的支撑作用。但全年原油价格有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对石化产品特别是上游产品的价格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经济发展影响石化产品供需关系
作为基础性产业,石化产品与各行业紧密相关,因此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固定资产投资都对石化产品的供需有较大影响,同时也影响石化行业的开工率及利润率。
相关的研究表明,我国油品市场的需求与GDP之间的弹性系数大约是0.6,石化产品的需求与GDP的弹性系数为1.2。因此,如果我国GDP增长保持在7%~8%,油品需求和石化产品需求的增长率分别约为4%~5%和8%~10%。
2002年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拐点已成为共识,2003年尽管上半年有非典因素的影响,但国内经济仍保持了9.1%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的经济已步入稳定发展阶段。同时,随着国内居民人均收入的快速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发生了结构性转变,汽车制造、房地产等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大大拉动了国内石化产品和成品油的市场需求。事实上,2003年石化行业的整体效益大幅改善也直接受益于这一大背景。
行业复苏周期决定未来发展趋势
在石化行业处于低谷时,行业的新投资项目较少。一旦行业复苏,各企业便会扩大产能。但由于石化行业的投入较大、建设期较长,使产能的扩张常与需求脱节,最终使整个行业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并使石化行业的利润率与行业平均开工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从全球石化行业的发展来看,行业周期一般为7~9年。自上一个石化工业鼎盛时期的1995年到2002年已经7年。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美国经济衰退以及"9·11"等事件的影响,全球石化工业经历了一个很长的低利润率时期。从目前全球石化行业的发展趋势看,预计2002年开始的全球石化行业复苏的高点有望在2005年出现。
就我国石化行业的实际情况而言,支撑本轮行业复苏的根本原因还是国内石化产品的供不应求。目前我国许多石化产品还不能完全自给,特别是有机化工原料和石化中间体自给率不足50%,需要大量进口。为了改变目前的局面,通过技术改造和合资等方式,我国正在建设一批大型乙烯项目,但这些项目大都要到2005年才能投产,2004年石化产品需求与生产能力的差距还将继续拉大。因此有理由相信2004年石化产品的价格仍将继续走高。
反倾销措施促进行业业绩增长
我国绝大多数石化企业生产规模小、市场成本高、产品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一旦国外石化产品凭借成本优势在我国倾销,对我国的石化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我国2003年对聚氯乙烯、合成橡胶等主要石化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并对全行业效益提高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国内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齐鲁石化2003年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也在于此。
以四大石化龙头股为代表的石化类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给了投资者一个满意的结果。同时,2004年1月份主要石化产品价格继2003年底大幅上扬后,再创新高,并呈加速上扬的态势。据统计,2004年1月份,全国炼油产品价格环比下降0.01%,同比上升1.87%,成品油与原油价差有所放大;而合成树脂则表现为快速上涨,以2004年1月份的同比环比价格上涨来看,聚乙烯为24%和8.67%;聚氯乙烯为23%和4.84%;聚丙烯为15%和7.3%;聚苯乙烯为18.6%和10.9%。2004年不错的开局使我们对于石化类上市公司一季度乃至全年的业绩同样有良好的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