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诉率低痛失诸多海外市场 中国连续11年为反倾销最大受害国,石化产业是重灾区
11月17日,2006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海外反倾销形势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伟才在会上指出,随着我国石化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大,石化产业一直是反倾销的重灾区。由于应诉率低,许多石化企业因此痛失海外市场。
据杨伟才介绍,目前我国已成为外贸大国,进出口规模居世界第三位,特别是石油化工领域。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05年我国石化产品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37.8%;2006年上半年出口贸易额为3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3.2%。与此同时,反倾销这种贸易摩擦数量增多是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时期的特点之一。我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其中石化产品更成为反倾销重灾区。据统计,仅2005年,各国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调查共57起,其中12起是针对我国化工产品,约占五分之一,涉及轮胎、季戊四醇、碳酸氢钠等9种化工产品。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由于应诉企业少,因而中国痛失许多海外市场。2003年美国对我国出口的氯化钡征收155.5%反倾销税,对我国出口的高锰酸钾征收128.94%的反倾销税,对个别过硫酸盐企业征收119.02%的反倾销税。面对如此高的税率,大部分企业选择沉默,因而不得不退出已经占有的市场份额,有的甚至被彻底逐出原有市场。近5年来,国际上针对中国轮胎行业的大规模反倾销就达5次。由于不应诉,中国轮胎企业因此先后丢掉了埃及、秘鲁、土耳其、印度等市场。
杨伟才分析说,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实力相差悬殊、不了解国际贸易规则、难以支付高额诉讼费用,这些是中国石化企业不愿应诉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目前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增多,贸易摩擦的领域和范围从个别产品扩大到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全方位。而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已逐渐成为贸易摩擦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