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新一轮整合热潮初露端倪 势不可挡
在新年过后沪深股市持续高涨的大盘中,河池化工、黄海橡胶、风神轮胎的表现特别引人注目。据业内人士分析,他们的这种表现是市场对这些企业被中国化工集团整合后的前景认可的体现。
记者发现,在化工企业新一轮整合热潮中,中国化工集团可谓是行业内收编整合的的急先锋。近三年,中国化工集团将蓝星清洗、S蓝石化、星新材料、天科股份等10余家上市公司揽至旗下。手中有如此多上市公司后,中国化工集团的整合已经箭在弦上。据了解,2006年以来,中国化工集团明显加大了集团资产的整合力度。2006年2月,旗下的化肥公司通过出售10.01%股权,使全球最大钾肥生产企业PotashCorp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出售所获资金用于大手笔收购国内化肥企业。目前收购的项目主要包括:山东化肥业60%权益、山西天脊40%权益,以及青海盐湖20%权益等,项目涉及金额高达20亿元。2006年7月,中国化工集团通过认购鲁西化工5000万新股(约占其扩股后4.78%)战略介入,成为鲁西化工的第二大股东。
另据了解,地方化工企业的整合也正在进行。一些资产质量较好,盈利能力较强的地方化工控股集团为做大企业而谋求的整体上市已经开始行动。这些企业对整合上市的消息十分慎重,对于记者的采访没有任何表态。但是,有些企业的整合早已埋下伏笔。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四川省对四川化工控股集团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任晓善任集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苏重光任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值得注意的是,任晓善同时是泸天化的董事长,苏重光是川化股份的董事长。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人事安排很可能就是为四川化工控股集团的整体上市铺路。当地政府对此解释为资源整合,打造四川化工产业龙头。而最近这两家企业的动向正在证实市场的这种预测。2月8日,川化股份、泸天化两个上市公司的股价出现大幅上涨,而2月9日两家公司双双发出停牌公告,理由就是其控股股东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正在酝酿对两家公司进行整合,并将整体上市。
作为能源和资源大省的陕西省提出了按行业板块和产业链条进行系统整合,通过出资人主导、企业间协调、市场化推动、精细化实施,组建一批大企业集团。此次整合石油和化工企业成为先导。从2005年9月开始,陕西省整合了当地的22个采油企业和3个炼油企业,组建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去年6月30日,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省石油化工建设公司划入延长集团,形成石化产业集群,总资产增至500亿元。同一天,陕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华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陕西陕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整合组建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达到200亿元以上。两大企业立足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成为陕西做强做大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主要载体。
在湖北,宜化集团去年年底通过增资和接受国有股权划转方式高调入主双环科技大股东双环集团,从而间接成为双环科技这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种整合完成后,使得湖北优势化工的集中度提高,而宜化集团也因为双环集团的加盟而实力大增。
而云南省从2003年就开始对省内的龙头化工企业进行大面积整合,涉及云天化、云维股份、马龙产业等多家主要企业。
据专业人士分析,化工企业这种整合热潮的出现,除了借此做大做强从而应对WTO过渡期完成后更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外,更主要的是解决了企业之间由于盲目争抢资源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原料和产能也将在整合的统一体内得到合理配置。同时,技术和人才共享,可以有效弥补单一企业的不足,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经济收益。按照目前这种整合趋势,当初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能完成的“大集团”、“大基地”的化工产业发展战略,有望在越来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下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