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市场资讯(VIP) >> >> 正文

我国将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标准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

2007-4-16 在线收藏

      为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实现“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国务院决定2008年初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主持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对下一步普查工作作出了部署。

  曾培炎强调,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普查工作与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结合起来,全面掌握污染排放情况,提供详实、全面的环境信息,提高监测监管能力,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曾培炎指出,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要的国情调查,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普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方案、创新方法,全面调查、突出重点,先行试点、有序推进,严格纪律、保证质量,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详实、全面的环境信息。

 

  曾培炎说,要改革环境统计调查制度,完善调查体系,建立重点污染源档案数据库,不断提高环境统计数据质量。要结合污染源普查,改进监管措施,调整监管重点,提高监管能力,推进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要对污染物排放进行动态跟踪,掌握变化情况,及时加以治理。要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按时、高质地完成普查任务。

 

  此次会议指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能源消耗迅速上升,污染排放持续大幅增加,现有的环境统计已难以满足环境监测的需要。目前,我国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有145万多家,而纳入环境统计重点调查的企业只有8万家,通过重点调查测算的企业也只有30多万家。开展全国性的污染源普查,摸清污染的真实情况,有利于科学制定环境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决定,2007年底前,要完成污染源普查的准备工作。2008年开展全面普查。普查的目标是,查清全国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污染治理费用等情况。

 

  国务院已成立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任领导小组组长,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农业部、工商总局、总后勤部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又讯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就此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有关情况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普查结果,将建立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平台;提高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尤其是基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级环境统计、环境监测、环境监督和执法体系;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提高全民族环境保护意识。

 

  据介绍,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均属普查对象。

 

  这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本次普查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6年第四季度至2007年底,开展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抓好普查方案、技术规范的编制和完善,污染源的监测,开展普查工作试点以及培训和宣传等工作。第二阶段,从2008年初开始,各地组织开展普查和数据库建设,年底完成普查工作。第三阶段,2009年组织对普查工作进行验收、数据汇总和结果发布。

 

  周生贤强调,普查数据准确性是衡量普查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将制定专门的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文件,指导全国普查的质控工作。地方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要设立专门的质控岗位,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和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委员会的专家,将对污染源普查方案和重要技术规定进行评审和论证,确保污染源普查各项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