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优势吸引区外大集团进藏合作
位于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驱龙铜矿,已探明铜资源量达794.88万吨,外围同一矿床铜钼矿资源量超过100万吨,是我国目前探明资源量列第一的铜矿。2006年,西藏地勘局地质二队与青海省格尔木市藏格钾肥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西藏巨龙铜业有限公司,对驱龙铜矿进行勘查开发,2006年完成勘查投资8795万元,200年还将投入1.62亿元继续开展勘探工作。这是我区在矿业开发上与区外大集团成功合作的一个缩影,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矿业作为西藏自治区支柱产业的地位正日益凸显。
西藏独特的地质发展史和良好的成矿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圈定了藏东三江成矿带、雅鲁藏布江成矿带和班公错—怒江成矿带,现有的矿产信息已充分展现出巨大的资源远景。青藏铁路的全线运行,提高了运输能力,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矿业的发展。青藏铁路运行一年来,投资西藏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区外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中国五矿集团、中国铝业公司、中信集团、中国化肥集团、甘肃金川公司、铜陵有色金属公司等国内一些大型矿业公司、著名企业纷纷来西藏寻求合资、合作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的机会。
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了开发优势矿产资源的指导思想,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积极协调和正确引导,引进了一批大型企业在西藏投资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勘查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勘查进度明显提高。2006年,西藏地勘局地质二队与青海省格尔木市藏格钾肥有限公司成功组建西藏巨龙铜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达1.198亿元,联合开发墨竹工卡县驱龙铜矿;200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铝业公司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在西藏矿产资源领域进行合作的框架协议书》,以金属资源为重点,积极研究和推进资源的深度开发,广泛开展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合作;4月,自治区召开专题会议,就西藏地勘局地质二队与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勘查开发尼木县冲江铜矿项目进行了专题研究,要求西藏地勘局地质二队与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抓紧组建项目公司,积极推进合作勘查工作;5月初,西藏地勘局地质五队、那曲地区国资委与中国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西宁中田鄂雅错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西藏鄂雅错盐湖资源的协议,共同开发那曲地区鄂雅错盐湖锂、硼资源。此外,还有一些大的矿业合作项目正在洽谈之中。合资、合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的实施,将不断增加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入,提高矿产资源勘查程度,加快勘查进度,对建设和谐西藏、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青藏铁路的开通,使矿业成为西藏自治区继旅游业之后的又一热门产业。在矿业发展总体目标规划中,西藏自治区已确立了重点开发铜、铅锌、锑、金、盐湖锂硼、地热、矿泉水、铁矿、水泥灰岩等西藏的优势矿产资源,经5到10年努力,实现年产值72到75亿元,形成昌都地区以玉龙铜矿开发为龙头,带动其它有色金属开采、加工的矿产资源经济区;西藏中部(包括拉萨市和那曲地区)以青藏铁路为纽带的铜多金属、建材、地热、矿泉水、锑、铁矿开发经济带;日喀则地区的铜多金属矿和现代盐湖锂硼矿为主的矿产资源经济区;阿里地区以黄金(岩金)矿产、盐湖矿产开发的矿产资源经济区;山南地区的铬、金(锑)、铅锌银矿开发的矿产资源经济区。加上现有矿山扩大生产规模,矿业产值可望达到80亿元以上,并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使矿业真正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产业。
西藏自治区在矿业发展中将严格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要求,将汞、砷、泥炭、砂金等矿种仍列为禁止开采矿种。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王保生说,为保护好西藏的蓝天碧水,矿业开发从勘查到开采都始终贯穿环境保护这一主题,要求业主开展危险性评估和矿业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新建和已投产矿山业都要制订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同时,西藏自治区还在全国率先实行了预交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对现有矿山企业做到“谁破坏、谁恢复”,对废弃矿山和老矿山主要是向国家申请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多渠道融资方式,加快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力争做到可持续发展,决不给后人留下一个烂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