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市场资讯(VIP) >> >> 正文

电力大区联网“钱”景可期

2003-11-10 在线收藏
9月份,华北、华中两大电网实现联网,我国电压等级最高的西北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开工建设,这两件事表明,我国电网建设步伐正在逐步加快,“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战略正在顺利推进。   那么,大区联网会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呢?10月25日,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电力市场领域的博士生导师曾鸣教授接受记者采访,就大区联网的经济性及相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更大范围地优化配置资源需要大区联网   对于大区联网,曾鸣说,电力作为特殊商品,从资源优化配置及安全性来说,大区联网有迫切性,大区与大区之间更大范围的电力交易将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以优化配置。   谈到大区联网的效益,曾鸣认为,联网有送电效益、备用效益、错峰效益、水火调剂效益、事故支持效益等等。大区联网与以前省与省之间联网的情况从物理上说是一致的,从电力特殊商品的技术规律上说也是一样的,经济效益上也有相同规律。所以,可以根据过去省与省之间联网已经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来推测我们现在正在实施还没完全实现的大区联网的未来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他说,仅以备用效益来看就有可观的经济利益。例如,原华东电网(三省一市,即浙、苏、皖、沪)联网后,如排除其他外部的管理体制、电价等因素,在有电网支持的理想情况下,全网的备用容量可减少1/4。以全网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20%的备用容量计算,原来需要600万千瓦的备用,现在可以减少1/4即150万千瓦的备用容量。意味着在电网保证同样供电能力和安全水平的情况下可以少装机150万千瓦;以每千瓦装机造价5000元计算,就可以减少投资75亿元。同样的,如果保留这150万千瓦的装机,就会使电网的安全水平上—个大台阶。   联网可减少备用装机,但电源电网分开后,利益的不一致,对此如何看?曾鸣说,电网是电力市场的载体,也是电力交易的工具。大区联网使得交易工具升级换代,对交易双方都有好处。对电源来说,大区联网使其市场扩大,自主性增强,有利于将来实行直供电。而电网定位是自然垄断,大区联网后电网可控制的资源增加,能收更多的过网费,促进电网的发展和扩张。   对于大区联网的总体经济效益,曾鸣认为,由于在实际运行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具体的综合经济效益难以给出数据,现在大区联网刚刚开始实施,一些数据还难以测算。但根据一些西电东送工程的概预算和可行性研究来看,一般效益可以提高10%~20%,当然这也需要输电线路及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   今年有19个省、市缺电,在曾鸣看来,缓解用电紧张有两种方法,一是就地解决,在当地就地建电源,二是通过大区联网。曾鸣说:“一般来说,大区联网比各地就地建电源在整体优化配置资源上要好。”   大区联网有利于打破省间壁垒   我国正在打破电力省间壁垒,建立六大区域电力市场。而以前曾经提到“省为实体”,现在也还有人支持分省平衡,这两种看法孰忧孰劣呢?   曾鸣表示,地方政府有地方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要考虑,任何一个地方政府作为父母官都要维护当地的GDP和老百姓的就业。曾鸣回忆说:“当年省为实体就是要调动地方积极性,解决长期缺电的问题。省为实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什么错,在较短时间内就解决了缺电问题,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是,曾鸣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省为实体对电力这个特殊资源的优化配置就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打破区域间的市场壁垒可以促进公平竞争,避免电力行业内部浪费,这也是大区联网的效益所在。同时,这出符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要求。   打破省间壁垒有两种方法,一是中央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为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获得更高的国家利益而凋整政策,改善管理体制。另一个就是用市场的方法,关键是电价的价格信号。曾鸣强调说:“互供电价应该朝向区域电力市场。但在现阶段要有过渡,由于相临各省经济差异比较大,不宜一步到位建立区域电力市场,要考虑特殊情况。因此,不能一股脑儿地说省为实体是错的。”   曾鸣指出,西电东送的实施出要求实现大区联网。西电东送是国家的政策,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目共睹。西电东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西部建电源直接建专线输到东部,另一种是采用大区联网的方式。建专线的方式会使东部接受西电的省份只能接受西电,而不能选择其他的发电商,并且东部电不一定永远需要西电,当不需要西电时,已架设的西电专线就会浪费掉。因此,西电东送应该是两种方式相互结合,互相补充,既有专线,又有大区联网。例如,广东既接受云南、贵州、广西的专线供电,又通过与华中电网连接,接受三峡电力。   大区联网任重道远   曾鸣说,随着三峡送出、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工程的实施,我国跨区电网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是,要使大区联网的效益充分发挥,还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管理体制、价格机制等外部条件的配合。大区联网的技术要求高,运行存在较大风险,需要电源和电网的建设协调规划。虽然电力体制改革之后已经出现多个利益主体,但仍然要统一规划。电力市场的建立,研究工作的重点要从电力市场建成后如何运行转移到电力市场的前期构造上来。电源的规划出要由国家统一来做,要按既定的程序来做。   曾鸣特别提到,大区联网要吸取美加大停电的教训。不仅要吸取国际上的教训,还需要加快电力市场的改革进程,但是出台的政策要有利于各区之间自主的经济行为,增强交易双方的交易动力,避免拉郎配。   曾鸣说,现在已经实现厂网分开,以后还要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在电力市场建立以后,实施大区联网,过去在计划经济下不曾有过的挑战会出现,但不曾有过的机遇也会出现,大区联网“钱”景光明。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