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30 | 在线收藏 |
---|
27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本报共同主办的中国水危机与公共政策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人大、国家环保总局的官员,和来自学界、知识界的专家、学者,以及多家国际、国内环境NGO、基金会的代表,在中央党校崇学山庄,围绕造成中国水危机的根源、工业污染的现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时,对困扰中国环境问题的公共政策机制、法律等进行了深刻剖析。与会代表亦就如何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行了探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江艺平出席论坛并致辞。
中国科学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院士刘昌明首先发言,他通过翔实的图表、数据、图片,介绍了目前严峻的中国水环境问题。刘昌明认为,中国目前水资源缺口在300亿-400亿立方米之间。他特别提到,在华北地区,因地下水严重超采,超采率已经大于150%,超采的地下水相当于两条黄河每年的水量。
会上,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法案室主任孙佑海透露说,全国人大目前正在审议《水污染防治法》。这部法律是今年8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可能将在下个月进行再次审议。《水污染防治法》修改了一些内容,一是将加强对水污染源头的控制,进一步明确政府和部门责任,完善水环境的监测网络,建立水环境信息统一发布制度。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这部法律的草案将向社会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孙佑海还透露说,财政部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出台一些对污染企业的配套的税收政策,将以税收制度约束管控污染企业。
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赵华林在论坛上说,今年全国的污水处理能力比以往增加了900万吨,全国的处理能力达到了7000多万吨。污水处理的管网建设都列入了节能减排的方案里。中央将拿出200亿,加大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投入。
会上,本报作为主办方,特别邀请了来自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的三个省的受害者代表,参加了讨论,他们向论坛参会者讲述并展示了当地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赵华林副司长在中国水危机与公共政策论坛上透露:不建污水处理厂省领导要离职。
在《中国水危机与公共政策论坛》上,赵华林副司长说,《节能减排监测》加强了对环保的考核,凡是没有建成的省领导是要离职的。其发言如下:
江苏领导各包一条河
目前我们水污染的形势不容乐观。现在大江大河,除了长江、珠江好一些,其他的江河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今年太湖蓝藻的问题、滇池的问题、巢湖的问题依然很严重。太湖这个问题发生之后中央非常重视。江苏省委、省政府也非常重视。采取了合掌制。从省委书记到省长每个人包一条河,如果这条河治理不好就有说法了。上千座工厂关停,痛定思痛,进展也非常快。其他的地方也都是把水作为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国家环保总局提出了所有环境保护的任务,水是首当其冲的。因为没有水,发展和生态文明就都谈不上了。
减COD任务非常艰巨
现在国家和水有关系的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污染物的减排。“十一五”规划纲要里面提出了主要污染物的两项指标,一项是二氧化硫,一项是COD(化学需氧量)。2005年的COD是1414万吨,要在这个基础上减10%,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经过两年的时间,到今年第三季度开始COD有所下降,下降到了0.28,所以我们的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水最重要的污染物就是COD,如果COD控制不住,一切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效果都不会体现出来。
污水处理能力增加900万吨
中央刚刚印发了《节能减排监测》的方案,中央确实是下了决心的,一定要完成节能减排的工作。其中考核的办法主要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是问责制,哪个地方完不成节能减排就要问责的。第二个是一票否决制。这个任务完不成,所有的问题就都先别考虑了。
进展如何?原来地方是等着中央拿钱,我盖楼堂馆所是有钱的,但是建污水处理厂是没钱的。在考核了以后,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包括县级的污水处理厂都建成了,凡是没有建成的省领导是要离职的。最终完不成任务的要找省领导说话。所以这个进度非常快。今年污水处理能力增加了900万吨。所以速度是非常快的。现在国务院对省级政府考核,不是国家环保局对地方政府或者是对地方环保局进行考核了。
COD高了不一定能当大官
地方上要GDP,我们就同时把COD算得高高的。GDP高了COD同时也高了。因为总理说了我们的污染是由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所以我们城市化速度快,工业化速度快,那COD必须得高。原来GDP高了能当大官,现在如果COD高了以后就不一定能当大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