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工物流主要受制于四因素
据一些化工物流企业的负责人反映,目前主要有4个因素制约了现代化工物流的发展。
1、现行体制和管理模式制约了现代化工物流业发展。
受传统经济体制影响,化工物流资源和需求被现行“条条”、“块块”的管理体制所分割。各种运输方式和交通基础设施之间配套性和兼容性不强,导致化工物流作业环节难以连续有序运作,甚至造成大量的重复运输、装卸和包装,化工物流效率低下。部门和地方利益不协调,分散了化工物流资源,阻碍了统一开放的化工物流大市场的形成。
2、第三方化工物流市场需求不足。
受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经营方式影响,大多数化工企业从采购到销售的物流活动主要依靠自我服务。据调查,湖北省内约有40%的企业物流全部自理,企业自建仓库的高达70%,企业在市内自行配送产品的占44.5%,企业原材料、零部件及产品全部采用委托运输的比重分别仅占18.5%和9.2%。另一方面,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由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功能单一、辐射半径较小,缺乏品牌效应。现阶段物流市场“多、小、少、弱、散、慢”的特征仍较为明显,即传统物流企业数量多,经营规模小,专业型物流企业少,物流企业实力弱,物流存量资源分散以及物流服务速度慢,难以为货主提供优质的增值服务。
3、现代物流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亟待完善。
现行各部门制定的相关法规和规章中,部分已难以适应现代化工物流一体化运作的要求,亟须修改完善。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关的投融资体制、行业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以及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等尚未形成较完整的体系。运输工具、仓储设施、包装规格等物流业标准化建设滞后,导致企业之间、市场之间、不同运输方式之间难以有效衔接,制约了现代化工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4、化工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
现阶段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化工物流企业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不少化工物流企业仍停留在使用传统通讯工具阶段,制约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适应现代化工物流业发展要求的各层次专业管理人才,尤其是高中级人才普遍匮乏,严重影响了现代化工物流业的发展。
目前,受国家“十一五”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政策影响,我国物流业已经进入平稳快速增长时期。但是,隐匿在中国物流业背后许多现实问题往往比发展成就更需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