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成本支撑价格 政策影响市场
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国经济继续高速运行,石油和化学工业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受下游基础设施、汽车、建筑建材等行业需求的拉动,以及能源、资源、环保等成本上升的支撑,我国主要石油化工产品价格上涨,产销两旺。如今,2008年已在宏观经济看好、国际油价破百、出口退税下调、节能减排深入推进等多重背景下开局,预计化工业快速发展的势头不会明显改变,不过各领域的市场走向也将有所不同。本版自今日起开设“2008市场展望”专栏,盘点上一年主要产品市场的格局变迁,并对新一年走势进行预测分析。
2007尿素市场总体来说承接了前几年的强劲走势,呈现出相对强势的状态,特别是第四季度的态势堪称火爆,价涨量增,价格创下近几年来的同期新高。预计2008年,尿素市场仍会呈现较好的走势,价格在相对高位运行,市场需求状况看好,但产需矛盾有所加大。
在2007年,由于老装置开工状态良好以及新增装置不断,我国尿素产量呈现快速增长状态,全国总产量估计超过52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市场走势则呈现反常的“旺冷淡热”特点,4~7月旺季尿素价格不涨反跌,第四季度淡委的尿素价格却犹如旱地拔葱般节节攀升。此外,受需求增加、原油及天然气价格上涨、尿素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尿素价格大幅上涨,推动国内尿素出口突破400万吨大关,再创历史新高。
在传统意义上,尿素由于需求大、用量大,向来被称为化肥市场的“领头羊”,其市场走向、价格涨跌,往往对其他化肥特别是氮肥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然而2007年,这种情况却出现较大变化,尿素的“领头羊”作用明显下降。去年6月和7月,尿素价格大幅下跌,而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品种的价格却在上涨,碳铵、氯化铵等其他氮肥价格虽有所下跌,但跌幅却远远小于尿素。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尿素产量增加较快,产需矛盾相对较大。其他品种化肥的产需矛盾没有尿素这么大,也就没有出现反常的情况。2008年,尿素市场需求将得以提升,但产需矛盾缓解的空间不大。相对而言,上半年的市场局势应该比下半年要好。
具体来说,2008年国内尿素市场预计将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产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但不会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局面。据中国氮肥协会统计,2008年底我国尿素产能将超过6000万吨,全年尿素产量预计将超过5500万吨。需求方面,农产品基本供给保障的强化、碳铵用量持续下降、高氮复合肥迅猛发展等,都将使尿素需求量不断增加,预计2008年国内对尿素需求量的增速在6%左右。此外,近年来工业尿素的主要下游行业板材、三聚氰胺等发展都很快,预计2008年仍会保持10%以上速度的增长。
二是价格仍将处于相对高位。主要原因有三点:无论出厂价还是市场批发价,去年底均创了近年来的淡季新高,今年尿素起点价格如此之高,全年的平均价格预计也不会太低;目前国际油价已高达90多美元/桶,受比价效应的影响,今年煤炭价格仍会稳中有涨,化肥用气价格也将小幅上涨,使得尿素生产成本继续增加;今年国家仍对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这也将对尿素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
三是淡季出口受到抑制。去年底,财政部出台了新的尿素出口关税政策:2008年全年的平均关税为31.25%,比2007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今年国家对尿素出口呈收紧态势,特别是第四季度淡季时增加10%,以抑制淡季的尿素出口,保障国内供应及淡储之需。
四是政策因素对尿素市场影响程度有所增加。其直接原因是去年下半年化肥价格大幅上涨。出于保护农民利益和稳定农业生产的考虑,预计今年政府部门会加大对农资价格的监管力度,而尿素作为化肥中的龙头品种向来是重点对象。另一方面,预计政府会增加对农资综合直补力度,以减少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对农业生产及农民增收所造成的冲击。
五是市场整合力度会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国尿素生产企业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优势尿素企业对劣势尿素企业的整合重组、兼并收购是必然。前几年已有不少这方面的成功案例,今年的整合力度预计会进一步增强。这种整合不仅表现在生产企业对生产企业的整合,还表现在流通企业对流通企业的整合、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的整合等方面。
当然,分析尿素市场时,还应关注今年国民经济的大环境。2007年第四季度尿素价格的大幅上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整体物价上涨。放到这个大背景下,化肥特别是尿素价格的涨幅并不算很大。此外,还要密切注意其他化肥品种的走势,虽然现在尿素市场的“领头羊”作用在下降,但化肥市场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品种之间还有一定的关联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