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市场资讯(VIP) >> >> 正文

双酚A产业的发展瓶颈

2008-2-20 在线收藏
  我国双酚A市场在2007年经历一系列震荡之后,价格行情回落,低于2007年初的较低水平;由于原料酚酮成本提升,仍然未能摆脱成本倒挂,从投入产出角度看价格显然难如人意。综观当年市场行情,未能在国际油价及原料酚酮持续攀升背景下,乘势而上回归到较为合理的区域。 
    一、厂家话权有限 
    双酚A是重要的苯酚衍生物,主要用于制备环氧树脂、聚碳酸酯。目前国际上用于生产聚碳酸酯的比例略高,而国内以生产环氧树脂占主要份额。我国现有双酚A生产装置4套。国内双酚A厂家的市场份额约为25%。 
    在这种供应结构下,国内厂家的话语权显然有限。有关市场专家表示,市场在对生产成本的认可上,显得力度不足和理解不够,或者由于商家投机经营出现风险时,成本因素难以支撑市场信心。尽管国内厂家奉行温和操作、理性护盘,在一段时间里,其报价较好地发挥稳定市场、转颓势和作用;但在进口低价货源的冲击之下难以持久。总之,市场稳定力量较弱、干扰因素较多,一有风吹草动便很快波动。 
    二、商家鱼目混珠 
    在厂家难以主导市场的同时,市场商家群起争雄,甚至出现鱼目混珠的态势。据介绍,每生产1吨环氧树脂就要消耗750公斤左右双酚A,这无疑是块巨大的“蛋糕”。双酚A作为粉状或微粒状固体,同时也不属于易性易燃危险化学品,因此储存期长、易于运输保管,经营的门坎相当低。需求的巨大和经营的便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家。2006年以来很多贸易商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使双酚A经营凭添“新面孔”,整体市场开始偏离集约的方向;2007年商家依然热情不减地进入,一些赚得钵满体满的房地产商甚至也加入进来。 
    这些“新生代”商家对双酚A行业欠了解,只为“赚一票”而来,希望短平快操作,对市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市场分析专家分析认为:一是造成资源分散,在众多“散户”干扰下,市场的协调变得十分困难,主流商家难以发挥主流作用;二是造成竞价现象,大量中小商家、二手商家,在行情看涨时一窝风进货,在行情看跌时以集体低价抛货以规避更大风险,从而引发整体市场下行;三是最终“做”坏市场,这些新生代商家没有长远目光与意识,难以承担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责任,所采用投机行为对市场造成严重损害。 
    三、应用相对单一 
    国内双酚A市场波动不已的另一个的原因,就是应用领域相对单一,新材料聚碳酸酯的需求尚未兴起。目前国内共有2家聚碳酸酯厂家,其中拜耳(上海)聚合物有限公司,拥有11万吨/年聚碳酸酯装置1套;帝人聚碳酸酯(中国)公司,拥有5万吨/年、5万吨/年、6万吨/年聚碳酸酯装置各1套。但其原料需求均为定向模式,前者由其配套的10万吨/年双酚A装置供应,后者由日本相关厂商供应;另有极少数双酚A用于四溴双酚A生产,而四溴双酚A又基本用于制备溴化环氧树脂。因此国内双酚A消费,形成了环氧树脂一极独大的格局。这种需求结构具有单一化的弱点,对双酚A市场的价格很难起到稳定作用。 
    中国的双酚A面临着新的形势、进入了新的阶段。不过中国的双酚A产业要突破现有瓶颈,仍需多方采取措施。
  重点是提高市场集约程度、扩大需求应用领域,并逐步提升国内资源的供应能力,在供应主导地位增强的前提下,通过消费多元化来实现长远健康的发展。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