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市场资讯(VIP) >> >> 正文

孙伟善: 2008石化活力持续旺

2008-3-4 在线收藏

     200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继续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和赢利能力。2008年,在高油价以

及国内节能环保、出口退税等政策变化压力下,全行业预计实现利润增长19%左右,石油

和化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达20%以上。

     在我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的带动下,200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得

到改善,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最新资料显示,2007年

我国石化行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5.32万亿元,同比增长22.5%,比上年减缓2.4个百分

点;销售收入预计达5.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固定资产投资预计6350亿元,比上

年增长34%,这是自2003年以来,石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年增长30%以上。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预计,2008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

长,但是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2008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如下:工业总产值

将增长18%左右,销售收入将增长20%左右,实现利润将增长19%左右;进出口贸易将继续

增长,其中进口将增长18%左右,出口将增长25%左右;预计石油和化工固定资产投资将

增长20%以上。

  产量增加 价格上升

  200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中能源类产品需求旺盛,多数产品生产增速较上年有所提

高,如原油产量则保持稳定小幅增长,产量为1.87亿吨,同比微增1.6%。化肥产品生产

增速则全面降低,其中,磷肥和钾肥分别下降8个和7.9个百分点。部分基础化工原料的

增势回落,如乙烯则由于年末保障成品油供应压缩了产量,全年生产增速较上年下降了

9.6个百分点。电石行业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引导下,企业淘汰和整合速度加快,产量增速

也有下降。此外,2007年,农药等出口型产品的生产增速表现强劲。

  在产量增加的同时,200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产品价格也出现增长趋势。由于国

内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源、资源类产品的价格上涨,国家继续加大环保力度,企业排污成

本也不断增长,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如出口退税的调整、氯碱行业差别电价的取消等)的

相继出台,多方因素共同支撑产品价格走高,形成过半数产品的价格上涨。

  以国家统计局监测的1148类种石油和化工产品价格为依据,200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

价格指数为103.08(以上年价格为100计),增加了3.08个百分点;其中,油气开采行业价

格指数为102.03,石油加工行业为104.25,化学工业为103.61。

  虽然有成本上升的支撑因素,但由于国内部分产品产能增长过快,市场投放量释放

较多,对价格的上涨仍有一定的压制。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重点跟踪的174种产品

中,价格上涨的有111种,占63.8%。其中,涨幅在20%以上的,仅有14种,占比不到10%

,涨幅在0~20%之内的产品有97种,占比过半,达54.7%。

  在跟踪的大类产品中,有机化工产品价格下降数量较多,下降比例达35.7%,相对于

2007年几乎破百的高原油价格来说,表现出上涨乏力、向下游传导能力减弱等特点,如

丁二烯下降12.2%、甲苯下降2.9%、二甲苯下降1.5%等,但也有部分产品的价格走势较好

,如苯酚上涨28.6%、甲醛上涨15.6%、丙酮上涨12.3%等。

  无机化工产品由于部分基础原料紧缺,价格上涨较快。如2007年下半年,硫酸价格

受到国际硫黄价格不断攀高的支撑,显示出势如破竹的增势,12月价格高达680元/吨,

接近近年最高价;2007年是纯碱市场比较景气的一年,价格上涨势头较好,年均价(重质

)为2787元/吨,同比上涨5.4%;电石行业虽然受到国家环保政策以及准入门槛提高的限

制,部分企业被淘汰,但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导致乙烯、VCM等价格上涨,国内需求

量增大,电石价格持续高涨,至年底已经突破3000元/吨,接近电石法PVC产品的成本极

限,全年均价为2770元/吨,同比上涨13.6%。

  农资产品市场走势良好,除部分产品价格小幅下降外,多数产品呈现价格上涨态势

。尿素价格全年均价为1797元/吨,同比略微上涨0.1%;碳酸氢铵年均价为578元/吨,同

比小幅上涨8%;磷肥、复合肥均呈小幅上涨。

  合成材料市场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合成树脂中,聚氯乙烯(SG3-5)年均价为7240元/

吨,同比上涨6%;低压聚乙烯(5000S)基本与2006年持平,聚丙烯则小幅下降3.2%。合成

橡胶中,丁苯橡胶下降4.7%,丁腈橡胶上涨6.2%。

  效益良好 能耗降低

  2007年的前11个月,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效益较好,表现为产销衔接良好、实现利

润的平稳快速增长、亏损企业数减少、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下降。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

收入4.76万亿元,同比增长22.1%,产销率为98.52%,同比提高0.1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

5029.6亿元,同比增长20.6%,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47.5%。其中,原油开采业虽然

有着国际油价近百元/吨的有利支撑,累计实现利润3355.7亿元,但是由于2007年以来开

采成本的提高,和石油特别收益金的征收压缩了原油开采业的利润空间,总体利润比上

年同期下降了7.6%;炼油业实现利润94亿元,在上半年油价相对低位时,前5个月曾实现

利润302.9亿元,但下半年油价不断突破高点时,在6-11月的6个月内,亏损了208.9亿元

,预计全年将出现亏损;化学工业利润大幅增长,累计实现利润1532.2亿元,同比增长

56.2%,其下的几个子行业表现上佳,如基础化工原料利润增幅达110%、合成材料增幅达

51.6%、橡胶制品增幅达62.7%。

  2007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增势强劲,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197.9

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其中进口贸易额为2180.1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出口贸易额

为1017.8亿美元,同比增长34.9%。2007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出口退税政策对控制出口贸

易的增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数据显示,2007年下半年,行业出口贸易额增速快于进口

9.4个百分点,而上半年,出口贸易额增速远远快于进口18.9个百分点;下半年进口贸易

额增速快于上半年10.4个百分点,出口贸易额下半年增速则仅比上半年快0.94个百分点

,加强进口、控制出口的效果显现。

  良好的利润回报率和出口贸易形势,使石化行业的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加速。2007年

石化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7051.6亿元,同比增长35.7%,比上年加快7.4个百分点。从三

大行业来看,原油开采业增势放缓,而化学工业和精炼产品制造业增势强劲,分别快于

上年10个和20.5个百分点。从行业结构分析,石油和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主要集

中在四大类:一是资源性产品,如煤化工、盐化工项目,醇醚燃料以及原油进口、加工

装置等;二是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如化肥企业改造项目,纯碱、烧碱改扩建项目等

;三是有机化工原料,如丙烯酸酯类、醇类、有机硅、有机氟、聚碳酸酯等;四是新材

料项目。这些项目都将在今后的几年内形成生产能力并陆续开工生产。届时,产能必将

有一轮新的释放,行业结构性矛盾将逐步显现,应当引起重视。

  2007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继续保持下降态势,行业主要产品

在2006年单位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1.7%~7.54%的基础上,2007年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07年前三个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中的6个重点能耗行业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

1.8%~3.6%,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前11个月共减少排放二氧化硫1.9万吨,减少排放化

学需氧量426吨。

  但是,目前“两高一资”产品投资仍然较快,行业节能减排的压力仍然存在。对此

,石化行业各部门、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遵守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产业政策

的指导力度。要进一步建立和执行市场准入制度,控制石油和化工行业新增产能的规模

和实施严格的能效水平,保障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二是配合国家制定落后产能的退出

政策,建立退出机制,积极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三是做好重点实用节能减排技

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如氯碱行业的干法制乙炔、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等6项技术。四是要

做好长江、淮河等重点流域的铬盐、农药、染料等行业的污染防治。

  2008年行业展望

  放眼2008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机遇与挑战共存、动力与压力同在、悬念与转折

并举,将是我国石油与化工行业在景气运行的通道里保持发展活力的关键一年,同时也

是适度调整和不断解决矛盾、构建和谐产业的重要时间窗口。

  综合国内外的经济走势来看,2008年的宏观经济环境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

构成有效支撑,并将呈现以下行业特点:

  消费需求持续趋旺。促进消费的有利因素将继续增多,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连

年加快增长的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各项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的制度措施日益健全、

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持续改善,制约居民消费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

逐步得到消除。因此,消费需求增长将继续保持稳中略升的趋势。

  投资积极性持续较高。现阶段,各方面加快发展的愿望较强,城市、交通、水利等

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仍然繁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节能环保等

都将产生较大的投资需求。而近年来企业利润持续大幅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较强,社

会剩余资金较为充裕,实际利用外资继续增加,都为投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是,继续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执行新开工项目“六个必要条件”等政策的

取向不会改变,政策实施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会继续得到抑制。

  对外贸易持续活跃。2008年世界经济贸易增势将略有减缓,我国出口需求会有所减

弱。同时,随着资源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工资水平不断提高,贷款利率连续上调和人民

币持续升值,加上调整出口退税等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都将增加产品出口成本,影响

出口增速。但近年来我国产品技术含量和增值水平不断提高,价格竞争优势仍然明显,

占国际市场份额较大,加上通过出口释放产能的要求比较紧迫,出口总体上将保持较高

增速。在国内需求继续平稳扩大、人民币升值和鼓励进口政策效应继续显现的情况下,

进口将继续较快增长。然而受加工贸易比重较大、加工增值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外

贸顺差的规模仍可能较大。

  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的高成长时期远未结束。

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旺盛需求,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市场

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为2008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政策变化对行业的影响喜忧参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如出口退税、

环保法规、节能减排、人民币升值、紧缩的货币政策等变化对国内石化行业发展和市场

行情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种影响喜忧参半。2007年7月1日起国家降低了2831种

产品出口增值税退税率,其中涉及石油和化工产品繁多;8月23日起,国家开始实施对加

工贸易类企业限制性条目政策,将对所有从事这些类型的企业征收50%~100%的保证金等

新规定。

  这些政策调整带来的变化表现在:第一,对一些以出口退税为主要利润来源的贸易

公司影响较大,因此国内的出口方式将进一步向以生产企业为出口主体转移;第二,一

般贸易出口将进一步减少,而一般贸易出口企业的成本将增加8%~10%,因此以一般贸易

形式出口将更加困难;第三,增加保证金的政策将对从事进料加工的企业产生直接影响

。通过对企业调查看,如果企业能够在3个月内完成核销,将使企业增加财务费用4%。

  预计2008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将保持适度增长态势,增速将比2007年

明显减缓。从进出口产品结构来看,进口产品中占较大比重的原油及高附加值的化工原

材料仍然将有所增长,出口产品中比重较大的石化原材料和中间体以及初级加工产品的

增长有限。

  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将对石化产品的应用产生影响。2007年6月开始生效的欧盟

REACH法案可能对我国化学品的使用和出口产生深远影响。对国内来说,环保要求进一步

提升,已对化学品领域产生作用,近流域地区的减排和禁排政策使得一些污染严重、技

术水平偏低的企业逐步被关闭,化工生产企业将被集中。同时,废旧产品回收也将进一

步影响石化产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废旧塑料的重新利用、回收聚酯瓶为原料的再生涤

短及中空料、废旧轮胎粉碎料替代SBS在沥青改性中的应用等。最近,国家对限制生产、

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出台了相关规定。这些环保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将会对合成树脂产

业产生多大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测算。

  节能减排对工业发展的约束明显硬化。2008年,国家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

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

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除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以外

,还将改变低效率配置资源和环境的利益链条,建立起节能减排的利益机制,使经济主

体和市场参与各方在节能减排中获得足够利益,在浪费能源和增加排放中付出足够代价

,遭受足够损失和惩罚,这使得节能减排对工业发展的约束明显硬化。

  人民币升值使得国内产品竞争力有所下降。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正式展开,到

2007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达到了7.38,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达到了9%以上。综合

考虑人民币升值和关税降低对进口产品价格的影响,人民币升值使得国内石化产品价格

涨幅低于国际市场。据测算,若人民币升值1%,国内价格的上涨幅度将比国际市场价格

低0.4个百分点。同时,2008年国家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贷款利率继续处于上升通道

,这将加大企业融资成本,遏制产能过快增长。

  高油价下行业负重前行。总体来看,2008年我国石化产品的发展会受到国际油品供

应局势及价格波动的影响。但随着国家经济总量的变化和各相关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

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在质量、品种或数量上都有新的要求,因此全国石化市场空间

很大。

  国际油价的波动将会给2008年国内石油和化工企业带来一定风险,直接影响我国石

化市场。一些石化基本原材料产品,如乙烯、丙烯、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氯乙

烯、乙二醇等,对石油价格的波动最敏感,受到的影响也最直接,受高油价的负面影响

相对较大。

  以石化初级产品为原料的化纤、合成材料、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价格将随上游

原料价格的攀升而升高。这类产品不是直接以石油为原料,而是以石化产品为原料,所

以受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也比较间接,对行业的传导能力也较弱,常常是在石油价格波

动过后一段时间才有反应。而且,这类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到了一

定程度,消费量就会减少,市场就会萎缩。而对于化肥、纯碱、硫酸、无机盐等无机化

工产品,因为与石油产品关联度较小,产品价格受影响也较小。少数这类产品也有以油

为原、燃料的,在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企业无法承受时,只能停产。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