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市场资讯(VIP) >> >> 正文

浙江台州氯气泄漏 8人轻微中毒

2008-4-9 在线收藏
  4月5日上午,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蒋僧桥1区60号一农家废品回收站发生氯气泄漏事故。经当地消防等部门10个小时的紧急奋战,终于成功排险。    
  当天上午8时13分,峰江蒋僧桥1区60号附近一钢瓶发生不明气体泄漏,气味刺鼻,已有11人出现不良反应。接到报警后,路桥消防大队迅速出动2车10人携带防化装备赶赴现场。          
  记者在事故现场远远看到,钢瓶上空浮现一层薄薄的白雾,并有逐渐加浓加厚的趋势。空气中弥漫着浓烈而刺鼻的味道。消防官兵在初步询问周围群众无果后,根据现场刺鼻的味道与气体在雨水中的反应现象,初步断定这可能是一起氯气泄漏事故,而不是村民说的一氧化碳泄漏。氯气属于有毒气体,具有剧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粘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的氯气会中毒致死。氯气虽不燃烧但有助燃性,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爆炸。而事故现场位于村民的居住集中区,如果氯气继续扩散,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将造成巨大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指挥员一边联系安监部门,一边立即下达命令:两名消防人员着防化服,由水枪掩护,深入现场察看泄漏点;另一组人员出水枪对现场附近空气进行稀释,并对侦察组实施保护。与此同时,公安民警疏散附近人员,维护现场秩序。    
  据现场察得知,泄漏现场是一农家废品收购站,泄漏源是长约1.5米、直径约为0.8米的钢瓶,大量淡黄色的泡沫和气体正从钢瓶破损阀门处拇指大的孔中快速泄漏到空中。由于该钢瓶阀门被敲击后扭曲变形,无法直接用与堵漏。为缩短救援时间,消防人员兵分两组,一组将变形的阀门敲落,利用现场削制的木楔开始实施堵漏。另一组对现场空气进行稀释。3分钟后,泄漏源终于被成功堵住。为了确保堵漏的密封度,消防官兵特意在木楔周围涂了一层防漏涂料,并经过十多分钟现场监护后,确认已不会发生二次泄漏,堵漏组随即退出现场,由掩护组对现场继续实施稀释,经现场监测一个多小时确保无事后撤离现场。    
  中午12点左右,区安监局的空气检测报告证实了消防救援人员当初的断定。为防止处理过的氯气罐再次发生泄露,导致附近村民二次中毒,消防、公安、安监、环保等部门商讨氯气罐销毁处理方案。    
  在废水处理厂,废水处理站工作人员和消防官兵把紧急运来的一车碱性袋装粉末倒入准备好的处理池中搅拌匀称。下午2点左右,废弃的氯气钢瓶在消防、公安等部门护送下安全运抵路桥金清八条公路旁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为确保氯气得到有效的处理,消防官兵又在现场留守了一个多小时,等钢瓶中的氯气完全与处理液反应完毕,消防官兵才托着疲惫的身躯凯旋归来。    
  事后,记者向当时报警的陈先生(化名)了解到,该氯气瓶可能从4月4日下午3点左右就开始有点泄漏。据陈先生说,当时并不知道是氯气泄漏,只觉得周围一直有股难闻的气味,也不知从哪散发出来,还以为是从地里冒出来的,当时闻着还以为是一氧化碳。到4月5日早晨8点多,气味一下子浓烈刺鼻让人无法忍受。他从自家屋内逃出后发现旁边一废品收购站内一个钢瓶正在不停地往外冒黄色气体,气味刺鼻难忍,于是立即报警。由于紧临事故现场,陈先生和他的8名员工受到轻微的氯气中毒,但因为逃离现场较早,目前已无大碍。    
  该事故目前正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据围观群众透露,导致废弃钢瓶氯气泄漏最大的原因可能有人想将瓶内气体放掉后把钢瓶卖给废品收购站。消防部门提醒广大民众,对于不明钢瓶请勿私放气体,以免酿成大祸,同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不要私自丢弃具有危险性的钢瓶。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