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上市公司:市场需求强劲投资收益提高
截至8月31日,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均已按规定公布了2004年中报。至此,这些上市公司2004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已经实实在在、明明白白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截止到8月末,全国氯碱行业13家上市公司已经将中报公布完毕。分析中报,我们可以发现氯碱上市公司乃至氯碱行业在2004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及其成因。
继续保持高增长
从中报可以发现,2004年上半年,氯碱行业上市公司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具体表现是:
投资收益稳步提高。2004年上半年,氯碱行业13家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14元,同比增长了100%;每股净资产的平均值为3.25元,同比增长了5.52%;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51%,同比增长了78.97%。除了每股净资产的增幅不大之外,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都获得了大幅的提升,可见氯碱行业的投资收益有很大增长。其中齐鲁石化以0.41元的每股收益高居榜首,排在其后的是湖北宜化、南化股份、巨化股份。
主业盈利继续增长。2004年上半年,氯碱行业13家上市公司的主业盈利能力继续增长。其平均主营业务增长率为33.68%,比2003年上半年的29.73%增长了13.29%;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为54.21%,比2003年上半年的126.25%有下降,说明氯碱行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只是速度比3003年上半年有所下降;平均净利润率为6.27%,比2003年上半年的4.66%增长了34.55%;平均毛利率为17.94%,比2003年上半年的16.87%增长了6.34%。
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氯碱行业的主要产品为烧碱和聚氯乙烯。2004年上半年,氯碱行业烧碱的月产量基本保持在80万吨以上,聚氯乙烯的月产量在40万吨左右,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烧碱类产品的价格虽然比2003年初略有下降,但总体保持平稳运行;聚氯乙烯的价格则是不断上涨。
促使氯碱行业产能提高的因素有以下两点:
反倾销成功。2003年下半年,商务部终裁对进口原产于俄罗斯、美国、韩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聚氯乙烯征收反倾销税,时间为5年。这提高了国内聚氯乙烯的市场价格,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国内聚氯乙烯厂商的积极性,扩大了聚氯乙烯的产量。
下游行业的有效拉动。烧碱消费的33.3%应用于轻工,19.4%应用于纺织,25.7%用于化工领域,其它应用于医药、冶金、稀土金属等行业。近期轻工领域对烧碱的需要将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化工领域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纺织领域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同样,聚氯乙烯下游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这使得对氯碱产品的需求加大。
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预计氯碱行业上市公司及其他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会影响该行业今后的盈利水平。造成生产成本提高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电石企业发展不科学。近几年来,我国氯碱行业电石企业扩建过热,但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状态落后,更重要的是环保治理不达标,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背道而驰,如不进行改造必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事实上最近国家重拳出击,大力减少电石原料供应,使得以电石为原料且极耗电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成本大增,不得不考虑减产措施。
二是原料紧缺。工业盐是氯碱企业重要的原料之一,但是2003年以来工业盐一直紧缺,部分企业从墨西哥和澳大利亚进口原盐,进口盐价格在200美元/吨左右。
三是能源涨价。电价的上涨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使企业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并最终造成了成本推动型的聚氯乙烯价格的不断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