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5-4 | 在线收藏 |
---|
但刘永好志在打造“新希望系”,在短时间内重组了玉源、宝硕两家ST公司,很显然不会无所作为。而如果他将要注入的优质资产每年创造的净利润在亿元量级,那么宝硕2008年每股净利润可达0.5元左右,按40倍市盈率计算对应股价为20元。
案例调研
河北宝硕的主营产品是PE农用薄膜、PVC管材、BOPP薄膜及氯碱产品等,属纯国营农资化工企业。
这家有近6000多员工的中型化工公司主营业务还算健康,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分别为14.4亿和1.4亿元。预计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16.95亿元,且最新预期可能实现盈利。
但宝硕股份最终戴上*ST帽,并被迫重组,却是源于大股东占款5.35亿元资金且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以及对外担保总额22.99亿元,其中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有20.62亿元。担保额远远超出证监会“不超过净资产50%”的规定,为其净资产的2倍多!此后,宝硕股份又曝出与河北其它上市公司的交叉担保,涉及东盛、沧化、宣工、天威等,这使宝硕股份落入诉讼漩涡,卷入的案子多达数十起。
大股东“以死破局”
宝硕集团在债务纠纷中屡屡败诉,其所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像唐僧肉一样被蚕食。例如,3220万股被判以6246.8万元转让给浙江传化集团,抵偿光大银行债务;1554.7万股过户给中润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抵偿债务(每股单价1.9元)。更糟的是大股东仍在从上市公司吸血,直到
虽然期间多家公司对宝硕表示过兴趣,但漫长的谈判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宝硕却像烈日下的冰棒,渐渐失去最后一点价值。到2007年9月底,股东权益已成-18.6亿元、每股净资产为-4.28元。此时,6000名职工的饭碗即将不保、30000个股东也将血本无归!
大股东“死亡”,由地方国资委主导的破产管理人提出旧股东无偿让渡股票换取外部实力机构重组的方案是宝硕起死回生的转折。大股东“死”后将70%的股票用于为上市公司重组埋单是罪有应得,其它旧股东按比例让渡10%~40%股票总比血本无归强。投票通过《股权调整方案》成为旧股东理性的选择。普通债权人没有通过《重整计划草案》显然是嫌13%的现金偿付比例太低。它们不服也只有打到法院,而管理人直接将《重整计划》报到法院并获得批准,债权人只好“认命”。
新希望“救生有望”
在扫清法律障碍后,破产管理人在选择重组机构方面也花了很大功夫:总资产规模80亿元以上、连续三年盈利、2007年销售收入不低于50亿元、有切实可行的注资方案……达到这样要求的公司应当有能力拯救宝硕,前提是让它有利可图,并愿意出手。
但即便以10亿元作为持有1.72亿股的成本,新希望为每股付出的5.8元仍低于宝硕停牌时的股价——6.63元。要维持这个股价,以35倍市盈率推算,宝硕股份净利润需达到0.2元,对应上市公司净利润为8250万元。1999年宝硕销售额不到9亿时,净利润已达8600万元。新希望即便不注入资产,只要让宝硕维持正常运营,实现1亿元净利润也不成问题。可以说新希望重组宝硕的安全边际颇大。
当然,新希望不会无所作为,否则保定国资委不会让它以2350万元就入主宝硕。虽然暂时不知新希望对保定国资委的承诺是什么,但估计将要注入的优质资产每年创造的净利润应在亿元量级。这样算来宝硕2008年每股净利润可达0.5元左右,按40倍市盈率计算对应股价为20元。流通股东让渡给普通债权人的4030万股市值为8亿,加上13%的现金偿付,普通债权人最终有望收回的资金相当于本金的1/3。
刘永好在短时间内重组了玉源、宝硕两家ST公司作为新希望(000876.SZ)的姊妹公司,“新希望系”已初步有了“大模样”。
总之,宝硕股份从曝出担保危机到脱胎换骨历时不到两年,重组方案初步展现了多赢前景,这说明资本市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本文来自《商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