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多措施并举帮助中小化企缓解融资压力
金融危机使超过辽宁省石化行业经济总量一半的中小石化企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不仅80%的中小企业受到资金困扰,生产不能正常运营,而且40%的企业停产、半停产。
辽宁省中小企业厅改革指导处处长宋维国介绍,金融危机暴发后,辽宁省举政府、银行之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已经初见成效。由于农行、中行、建行和交通银行等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创新小企业融资模式,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不良贷款率降至历史新低,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行业调查显示,目前辽宁中小石化企业中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占33.5%,比去年第四季度上升4.5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16.9,比去年第四季度提高6.1点,企业家对2009年宏观经济环境的信心回升,行业景气指数在出现转好迹象。
辽宁98%以上的中小石化企业融资渠道以银行信贷为主。针对中小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差,信用水平不高,可抵押固定资产不足,贷款成本高、风险高等实际问题,该省创新了担保贷款模式,建立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发行“辽宁中小企业集合债”,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等手段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探索动产和企业互保联保等新型反担保模式,并通过上市、租赁等多种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使一些科技型、资源环保型的中小石化企业从中受益。
辽宁还为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给予资金奖励,扩大信贷资金投放量。2009年以来,仅大连担保机构就突破百家,为企业担保贷款超百亿元,为松木岛和长兴化工园区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抚顺围绕百万吨乙烯项目,开展企业与银行对接活动,推进大企业与地方中小企业一体化发展,实现产品协作配套额37亿元。盘锦市利用技改贴息1200万元,完成投资88亿元的46个技术改造项目,推进了地方精细化工和塑料深加工两大产业的发展,石化产业产值增长率达到28%。
此外,辽宁实施多渠道融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反担保业务也在不断创新,形成了企业股权、经营权、销售合同、库存产品、仓单、应收账款、商标、专利等多项反担保产品。进而拓展抵押范围并降低风险,将中小企业由过去的“低端客户”变成信贷链条上的“优质客户”,最大限度地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沈阳与韩国产业银行、证券期货交易、新加坡大华银行和日本伊藤忠商事会社等其他境外银行和投融资机构合作,扩大化工园区的民营企业争取境外贷款,扩大项目融资、项目投资、企业并购重组和企业境外上市。
